知识大融通下读书笔记分享

    这次读书笔记排版做了调整,希望能提升大家阅读感受٩( ᐛ )و    ppt的制作从企图容纳所有东西调整为挑每个章节最触动神经的点加以描绘展示。这次解锁的ppt技巧是调整图片的透明度,感觉一下子ppt的档次就比上一篇提高了一些,开始享受制作PPT的过程了 ~    有待提高的还有构图技巧和字体的运用。

主干


      与《知识大融通(上)》相比,《知识大融通(下)》是一种延伸和补充。在《知识大融通(上)》回望过去西方科学人文的发展,先后经历在伊卡洛斯精神(即推崇统一美,义无反顾的精神)影响下发起的启蒙运动,继而产生了“反抗力量”又经历了先验主义,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表面上看似最与“追求统一”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它认为人类什么都认识不了),剖析当下自然科学发展迅猛而人文科学相对缓慢的症结是自然科学有井然有序的知识排级(分子-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并提出融通思想,打通各个学科的壁垒,不仅要有交集,还要理解彼此,以解决这一问题。又展望未来,阐述了对人造人,人工心灵的看法——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很困难。 在《知识大融通(下)》,作者举了几个具体例子,如社会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异同,科学与艺术,对宗教起源的两种学术争议等。



艺术与科学


      如何验证艺术与外遗传法则有关?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阐述也十分吸引我。其实逻辑很简单——要推测事件A、事件B有关,无非有两条路,从A得出B,从B得出A。从艺术作品中,推测出某种倾向性,这是方法之一;直接利用医学技术测出对不同作品的脑电波图形,这是方法之二。

很有趣的实验




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提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点。塑造人类心灵的环境多半来自文化,而基因可以是人类对某一具体事物具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便称为外遗传法则),这种倾向性是人类祖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为了提高生存率的逐渐形成的。如蛇——用科学的手法可以测出即便是之前没有看见过蛇的人类,猿看见蛇后会有焦躁反应,在许多部落图腾中,也可以看见蛇的元素。

      可以看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和“外遗传法则”并不是同一等级的概念,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概念更大。人类心灵的塑造多半来自文化,这句话的含义是,尽管基因会让人对具体事物时带有倾向性,但文化可以让人类克服这种倾向。所以蛇可以有毒辣的一面,也可以有温情的一面。这也折射出一点,就是基因的进化速度远远慢于文化,基因保持了人是人的这种稳定性,而文化提高了人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当读到作者提出经济学应该融合心理学时,忍不住敬佩作者的远见——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的就是将经济学结合心理学的学者,这个学科叫做“行为经济学”,它不再基于传统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人可以做出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是认为,人在做出选择时,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锚定效应等。要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者,都是对所在学科做出重大贡献的。或许,这也侧面印证了“知识大融通”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先验主义给予了心灵的充实感,而经验主义相对枯燥。这就使得经验主义虽然在理性上胜利了。但先验主义依然在心理上继续赢得人们的情感”。对这句话的理解仍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却又感觉直击心灵——先验主义以意识为上,有心,有上帝,经验主义以物质为上,有观察,有规律,需要漫长而枯燥的实验进行反复推敲,论证。所以周遭人对一个重大事故的态度往往分成两大类,有些人一句命中注定,便终结了其中的纠葛不解,有些人则会进行漫长的收集,分析,追究其法律责任,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总结:在《知识大融通(上)&(下)》里接触到很多新的名词,有些浅显易懂的比如阿波罗是日神,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分别对应人的理性和感性,吸收起来很快。但像“先验主义”“心里发展遗传规律”这些名词还是一知半解,理解全文的难度还是很大的。除了学到一些名词含义,新的理念观点。还有就是站在一个新角度看待学习的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如果将人文和科学比作一棵树,那么之前学习的就是在一片叶子上的一条叶脉上摸索着,没有空间维度感知学科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时间维度上它们的前世今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大融通下读书笔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