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学点”

      —— 语文公开课反思

        这周轮到语文组讲校内公开课。张老师讲《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听课之前,找来教师用书,翻看第四单元说明及本课参考资料。发现这一课的语文要素竟然是学习默读,厘清作者思路,品味语言。关于默读,“重点是做到手到,学会圈点勾画。教师可做示范,教会学生圈点勾画;也可在全班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圈点勾画涉及的点:

    词句层面——精彩的字词、富有文采或富有哲理的句子、让你心有感触的语句;

    理解层面——不理解的语句、有所质疑的语句;

    结构层面——关键词语或句子(总括句、总起句、点题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等)、段落层次划分等。”

    厘清作者思路,要求“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思路展开的一般方式。”由一篇到一类哟。

    想想自己七年级时,因为没有教师用书,并没有按照教师用书的要求来教。庆幸的是自己当时凭着感觉,觉得这篇课文是训练找中心句(关键语句)比较理想的文本,在教学中做了相关的学习。

    语文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确定,与其它学科不同。像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一节课,非常明确。而语文,一篇课文,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不同,有着不同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认真揣摩课文的语文要素,综合考虑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单元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像《纪念白求恩》,在七年级上册,与放在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一定不同。

    这篇课文语言表达非常有气势有力量。学生能够找出对比,但对于对比的表达效果,不能完整表述。看到学生的表现,想起教学难点。

    其实,决定教学难点确定的,是学生。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接受也不同。可能对于别的孩子来说不是难点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孩子就是难点。可能这个知识点,对于上一届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对于这届学生来说,就成了教学难点。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