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为什么写作》

再读了乔治奥威尔的《我为什么写作》,把以前记录的文字又找出来稍作整理,算是温故而知新吧。

一、关于奥威尔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乔治奥威尔是谁,以下来自百度百科的简介,也许可以帮你更好理解他的文章: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1984》。

简要总结:

乔治奥威尔是生活在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伟大的英国作家,他用作品记录和审视了那个矛盾重重,动荡不安的时代。

二、关于《我为什么写作》

金句摘录:

1、

我想从一开始起我的文学抱负就同无人搭理和不受重视的感觉交织在一起。我知道我有话语的才能和应付不愉快事件的能力,我觉得这为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隐私天地,我在日常生活中遭到的挫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补偿。

2、

但是很快我的“故事”就不再是这种露骨的愉悦自我的性质了,而越来越成为对我自己在做的事情和看到的东西的客观的描述。

3、

大约十六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词语本身所带来的乐趣,也就是凭借词语的声音和联想。

4、

整整十年,我一直在努力想把政治写作变为一种艺术。我的出发点是由于我总有一种倾向性,一种对社会不公的个人意识。我坐下来写一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对自己说:“我要加工出一部艺术作品。”我之所以写一本书,是因为我有谎言要揭露,我有事实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最先关心的事就是要有一个机会让大家来听我说话。但是,如果这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我是不会写一本书的,甚至不会写一篇稍长的杂文。

5、

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果写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空洞文章,尽是没有意义的句子、词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话。

我读出了什么

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透过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总结了作家写作的四大动机:

1.自我表现的欲望。

2.唯美的思想与热情。

3.历史方面的冲动。

4.政治上所作的努力。

虽然作者一再强调,他更倾心于从前三种动机出发来写作,但事实上,作者真正有价值的作品,都是那些“把政治目的和艺术目的融为一体”的作品。

如果一个作家丧失了人性的纯良和本真,只为政治而写作,那根本就完成不了创作这件事;相反,如果一个作家完全遵循个人好恶来写作,全没有对时代、社会、民众的关注和思考,再华丽的作品也是毫无生命力的。正如奥威尔自己所说:

写一本书是一桩消耗精力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场痛苦的大病一样。你如果不是由于那个无法抗拒或者无法明白的恶魔的驱使,你是绝不会从事这样的事的。你只知道这个恶魔就是那个令婴儿哭闹要人注意的同一本能。然而,同样确实的是,除非你不断努力把自己的个性磨灭掉,你是无法写出什么可读的东西来的,好的文章就像一块玻璃窗。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果写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空洞文章,尽是没有意义的句子、词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话。

三、我的思考

像乔治奥威尔这样的伟大作家都不得不承认,脱离社会需求,他再富有激情和文笔的作品都是没有意义的假话。那我们普通人在写东西时就更应站在读者角度思考,努力写对他人、对更多人、进而对社会有用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我为什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