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体会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岁月如歌》学习体会三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43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岁月如歌》的第二节《幼小心灵的震动》,这一节讲述了于老师全家逃难的痛苦经历。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人,家乡危在且夕,于老师就读的薛家巷小学也遭解散。音乐老师教唱的最后一课《苏武牧羊》,让这群七八岁孩子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如此的震动,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为了躲避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于老师一家不得不离开家乡去避难。父亲带着全家老小逃难到一水之隔的乡下新洲。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有的背着弟弟,有的扛着铺盖,有的提着包袱,累得气喘吁吁,狼狈不堪。

       这次逃难途中,于老师意外摔破下巴、母亲不幸染上了伤寒,卧床不起,靠清水米汤延命。后来又遇上强盗打劫,又听说日本鬼子要扫荡农村,父亲决定另谋生路。于是又带着我们悄然返回镇江。家里除桌子凳子,其他物品已荡然无存,照明电线破坏,墙壁也被刀劈得乱七八糟。折腾了两年,我和大弟求学事无着落,父亲想方设法联系到居住在上海的一家亲戚,于是和母亲携带我们姐弟赴沪,租借亲戚家一间房子居住,插班读小学。

       国家被侵略,遭灾难,普通老百姓家同样遭殃,受罪,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社会现实的教育历历在目,让于老师终身难以忘怀。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清楚地知道, 要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集中力量把中国的实力搞上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唯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如歌》体会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