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中蛙

      晚上听崔老师讲国学课,其中成语井底之蛙,令我想到了《天道》里提到的那些扒在井沿看世界的人。他们被丁元英点醒,进入高人设计的局中,最后却因为自性的局限性,痛失了发财的机会。他们看到了一般的小机会,却看不到危机背后的大机会,而那些选择相信丁元英的人,并不是因为觉得丁元英人品多么好,而是更加知道在高手的世界里,细枝末节虽然一时看不懂,但只要听话照做立场站在一起,自己就肯定有大赢的可能性。是她们笃定去相信了一种大赢的概率,代价仅仅是选择去承担输光的风险。大多数人不如丁元英那样智慧,可以制定游戏规则,把博弈论玩得通透,但聪明的人选择相信跟随,抓得住机会。对比起来,那些趴在井沿的人依旧是井里的娃,与聪明的比起来,差得是认识到自己在井沿上的事实。当井蛙知道自己有局限性时,就自然知道跳出去是更好的出路。

        井蛙没有意识到井沿时,也就是没有意识到自身具体的局限所在时,会觉得自己也与井外之蛙无甚分别,实际上层次差别,出身差别,阶级差别,认知差别都很大,不在一个纬度。对于趴在井沿的井蛙而言,不看是快乐的,看了就生出了贪嗔痴的各种妄念,而现实身在井中并不能实现。

        那难道井蛙就无法跃迁了吗?其实不然。

        试想一下,如若连连下雨,地下水上涨,又或者发了洪水倒灌令井水漫过井沿,井水与外界的水联通起来了,那即使井蛙对井本身并无意识,也有机会游出去的,当大水退下时,井蛙或许正趴在井口之外,他是否能意识到井的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出来了,而水又代表着什么呢?

        这种最容易想到的可能,青蛙凭借水势上涨游出了井。在井外长了许多见识,也意识到了“井”的存在。此时它的见识打开了,格局也打开了,不再是井蛙了。能游出去的蛙是幸运的,但也肯定不是所有蛙都能游出去。肯定还有一些蛙,深藏在井底,因为它们既意识不到井的存在,也意识不到水的意义。“井”代表认知的局限性,“大水”代表大势。一个井蛙若在井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刻等待着一场大雨的来临,奋力的趴在井沿(井内的最顶点,也意味着一个人认知的极限),水位一旦上来,它就聪明的顺势而上,成功的跃迁到了井外的世界。这需要两点,青蛙自身的觉知超越了“井”的限制,感受到了自身的局限性。通过感受局限性,认识到了某种井水上涨与下雨的关联性规律,萌生了不再做井蛙的想法,等待时机第一个逃离井口。此时肯定还有些不明就里的,但正跟随着这只“聪明蛙”的人,相信“聪明蛙”的判断一定有更大的道理,也不怕死在未知的井外,勇敢跟了出去。它们就像最后跟着丁元英赚到钱的那些女人们。此时水是什么?是看得懂的大趋势,或者是豁得出去的未来。

        可水只能代表这些吗?没有大水大势,井蛙永远只能是井蛙吗?

      我想到了霍金,他哪怕只剩脑袋可以思考,却不似井中之物。他虽然身在地球,却仿佛对宇宙太空了如指掌。是因为他的认知超出了肉身躯壳所在的地球本身,还是因为,他只剩下了思维?他受肉身拖累却又不受肉身拖累,一副无用躯壳刚好承载着大脑思考的生物基础,令他无需再有任何动物性妄念,转而仅仅去思考,而思维本身,就如宇宙的分化、万物的分化本就是一体统一的。研究透了自己能看到的微型本真,通过类似幂次裂变等基础理论其实就可以在理论上还原所有世间的庞然大物。如果霍金也是一只井蛙,却通过深入思考眼前的事探究到了某种“通用规律”,通过这种万事万物皆有的“内在共性”一一对照了井中之事,继而又推理出了井外之事,那井里井外对他来说就并无差别。也正如那些修行佛法禅宗的人、修仙修道的人,只需要日日内观自省,也可以原地升华。此时“水”代表一种参透万物的大智慧,是道。

      见识不在多寡,在于是否透彻。见识到了无限大,也就只有一个字,而这个字作为一种符号也非常片面,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意思,也无法用语言这种有局限性的符号完全传达出来。就像禅宗顿悟,以心传心那般参悟佛法。学习也不在于看了多少本书,收集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吃透了多少本质,能不能见微知著。我们本都是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或者是井底之蛙,不知道自己是盲人是井蛙,这时对自我认知的局限。盲人不知道所摸的动物是个啥,井蛙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井到底是个啥。这是对自身处境的看不透,是认知缺乏格局和高度的表现。自负的盲人只靠自己瞎摸,不相信其他瞎子的结论,是大局观的缺失,是自身的局限性又对资源整合机会的浪费。扒在井沿不敢跳出去的井蛙认为在井里才安全,克服不了对未知的恐惧,也没有可以豁得出去的未来,只能一辈子困在井里又看着井外悔恨自责。

        在这一连串的迁移联想中,我仿佛饰演过所有角色,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井底之蛙中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