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市化率、大城市化率都很低,进一步的城市化、大都市化,才刚刚开始,远未结束。即便是在聚集度很高的国家,聚集、再聚集也是永远在路上。
本文根据作者2017.10.22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经理人培训班上的演讲整理而成。第一部分(点蓝字查看《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从工业化到城市化》)阐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2013年已经发生“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重大转变,第二部分(点蓝字查看《光荣与梦想归于工业化》)阐明我国的经济成就归结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成功,第三部分(点蓝字查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经济结构扭曲的根源》)阐明“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我过经济结构问题的根源,第四部分(点蓝字查看《产业升级下的经济载体:未来属于城市》)阐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说明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城市化是必然趋势,本文是第五部分。
前面讲到,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人口向城市聚集是必然趋势。下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城市化未来还有多大的空间,城市化的方向是什么?我的基本看法是,城市化的空间还很大,聚集不会停止,而且是永远在进行中,未来的方向是大城市会进一步发展。在主要大城市的周围,可能会形成城市群。
首先,从城市化水平看,城市化空间还很大。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化率还是比较低的,2016年只有57%左右,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所以我们收入进一步涨得话,这个空间还有20几个点。其实根据很多国家的经验,到70这个点是个拐点,很多国家上升到70%完成快速城市化,但70%-80%的速度会变慢,中国还没有到达这个点,未来快速上升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说得细一点的话,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这个数据,是需要斟酌的。我们看的是常住人口,还有一个是户籍人口,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低很多,现在刚到40%,也就41%左右。这样看的话,空间就更大。
图一 十大经济体城市化率
图二 其他主要大经济体的城市化率
上面这两张图,一张(图一)是十大经济体的城市化率,另一个(图二)是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城市化率。可以看到,好多国家的城市化率都比我们高,有些是收入比我们高,城市化率比我们高,还有些收入和我们差不多,城市化率也比我们高。印度的城市化率比我们低,但是人均收入只有我们五分之一,不好比。换句话说,印度的城市化还没有真正起飞,城市化率低是正常的。
另外还有印尼、泰国这几个国家城市化率比我们低。印尼、泰国都是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停滞。中等收入陷阱很复杂,众说纷纭,从有限的国际经验上看,和城市化停滞不前是联系在一起的。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城市化并没有发生停滞的现象,局势正在扭转,城市化正在取代工业化,变成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
图三 百万以上城市人口占比
其次,从城市化的结构、城市经济密度的角度看,我国的城市也依然有很大潜力。所谓 城市化的结构问题,是大城市、中城市和小城市的比例问题。数据表明,我们国家的大城市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国家百万以上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是24%,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人口还是会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率比我们低的是德国、法国,这两个国家的大城市率低,是由于历史的、财政的原因,和我么国家不太好比。比如说,他们的封建传统,权力分散,财政资源也很分散。而我们国家历史上一直是统一的集权国家,财政资源也很集中,更可能向大城市集中的方向靠拢。
图四 大城市经济密度
很多人会担心,我们国家的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还能聚集多少人?聚了人用什么收入来养?来看这张图(图四),这是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密度,也就是大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我们北上广深平均是2.7亿美元左右,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首尔达到4.8亿美元,比我们高3/4,新加坡达到9.2亿美元,香港达到10.4亿美元,都是我们的三倍多,东京14.5亿美元,是我们的5倍多,纽约更是高达18.8,是我们的7倍。这一组数据表明,给定空间上的产出,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我们能学习比较好的城市管理,产出增加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图五 三大都市圈人口和GDP占比
再来看这张图(图五),这是三大都市圈GDP和人口的占比,我国是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口,拿我们的四大和人家的三大比,我们国家还是比较低的,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大家知道,我国四大城市的人口,是行政区人口,不仅包含建成区,还包含了周边的远郊区。比如说北京,北京很大的,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综合起来看,从横向比较看,我们国家大城市占比还是很低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图六
图七
进一步问,发达国家的聚集水平改,是不是到止境了,不会再增加了?可能也还没有,看一下这张图。第一张图(图六)显示的是几个施工机械在工作,还有两个工人在地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你看到第二张图(图七)就会发现,这个施工是在一个高楼的楼顶上进行的。这张图在哪拍的呢?在日本东京。也就是说,像东京这样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还在高楼顶上施工。为什么呢?因为人口在涨,人口密度在增加。
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全境的总人口是在降低的,但东京还继续在吸纳人口,人口在增长。这是一个趋势,为什么人往大城市走?就是因为大城市有各种机会,就业机会好,各种设施好,很方便,再加上收入高,所以才吸引人。
再说一句题外话,日本的老龄化很严重,日本的很多中小城市被称作“白发城市”。什么意思呢?那地方是只有老人的,年轻一点的都60多岁。想一想,如果你是年轻人,你去那地方干嘛?什么事情也没有,好玩的事情很少的,那是专供人养老的地方,你去不合适的,除非你从事的工作是养老相关行业的。所以,大都市吸纳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会更有活力,你生活在那个地方会有更多的机会,这就是大城市吸引人的地方。
最后这两张图说明,聚集可能是没有止境的,是永远在进行当中的。我们看到的发达国家的高密度、高聚集,只是发展阶段的现状,未来聚集的程度很有可能还是会往上走的。
最后,我们来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口聚集在大城市?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城市的人均产出高。上面(图八)这张图,比较的城市规模与人均产出的关系,图上一个点就是一个城市,横轴是人口总量,纵轴是人均产出。大城市人均产出高,就是因为大城市效率高、技术高、成本低、各种各样的便利。所以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效率高,大城市提供更方面的便利,人均产出就变高。
最后,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讲了三块的内容,首先,我们用一组数据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拐点在2013年。上半场是工业化,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变成了世界工厂,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即便工业化还在增长,技术还在升级,但是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然后呢,引领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以大城市为主导,以消费为主导,以服务为主的,这个转变已经发生了。
第二部分是讲为什么会转变,我们分析了历史上的因素,近代的产业结构,想说的事情是,城市是一套复杂的分工网络系统,它会创造无数的机会、增加更多的就业,这是历史的规律和现代的规律在支撑这一点。
最后,我们往前看一看,下半场的动力。还是两句话,第一是整个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向上的空间,第二是聚集的程度还比较低,还有向上的空间。所以呢,不管从逻辑上,还是从现象上看,城市化主导的时代已经开始,向大城市的进一步的聚集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