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俯视 ——《亘古遗存的石板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

18年,和媳妇第一次旅游,古都西安。

当中一天,我们选择去西安碑林。一是因为碑林名气大,据说是必游景点;另一个原因是本人对国学有些莫名的情愫,虽然知识量很低,但咱有求学上进的心不是。

那是一个下午,我和媳妇从回民街出发,穿过粉巷和德福巷,压马路到了碑林,碑林外的街上卖文房四宝、古玩书画的店极多,看起来十分有趣。买了门票进入碑林,天啊!我这是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什么都看不明白!

那一刻,我感觉我就是一个玩笑,四周都是满满的恶意,碑林里的每个石碑上的字都在无情的嘲笑我,每一块石头都在蔑视我——你只配在碑林外面的杂货街里找找乐趣,碑林里面,你不配!

已经一年多了,偶尔回忆起,内心还是十分伤感,于是在鼠年购物节时买了《亘古遗存的石板书库》中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终于,在这本书中,我补遗了昔日在西安碑林参观后心中留下的巨大创伤。

如林丰碑万件有余,流光珍宝纵跨千年,每一块石刻都有历史、文学、书法等多面价值,点石成金,不外乎是。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无数次心生懊恼,读书之少、练字之浅,方是当时亲游碑林之后的悲哀。

此书中所讲,不及碑林百分之一,但极具代表,又深有内涵。开篇《曹全碑》,乃东汉石碑,除去对曹全其人及历史的研究,那内刚外柔、圆劲秀润的汉隶神韵更令人驻足难以移目。而《集王圣教序碑》则是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另一作品,虽是唐碑,字却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字,由此我也知道了“集字”成作的手法。而后的《开城石刻》倒是让我与记忆中的某一刹那有所重合——一年前在碑林的那个展室里,已经被“碑刻大山”压得喘不过气的我偶然见到了熟识的词句,仿佛见到了救星,让自己曾学过的肤浅国学终于得到了一点儿见证。然而当时的我也只是认出石碑上刻的是《大学》、《论语》一类的国学,至于碑之来处、刻之意义、字之神韵,均丝毫不知。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只能待在家里,便重拾兼毫,练起字来。昔日有过毛笔字的启蒙,所以倒也有一定的基础。在练字的过程中,先后了解到了楷书四大家,又着重学习了一下《九成宫碑》。当然,也就会在这期间接触到《玄秘塔碑》。当我读书时发现碑林有《玄秘塔碑》时,我再一次为自己的错过的而痛心,柳骨神书啊!

书中除了对碑的讲解,还对几具有着重要意义的石雕进行了介绍。大夏石马和献陵石犀都有印象,毕竟,在石碑林立的蒙圈过程中能够认出几具石雕,还是留下了模糊的记忆。但最为让我读之动容的昭陵六骏却不在我的旅游记忆中,看书之时,昭陵六骏的残破让我心情无比压抑,而其中二骏被盗往美国更是让我如鲠在喉,难以喘息。尤其是美国的二骏竟然比碑林的四骏还要完整,我感觉一瞬间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从世界的艺术角度看,老美保存地好的确值得称赞;而从我内心来看,我宁愿昭陵六骏都在祖国故土残缺不全——因为即使身体残缺,灵魂仍在祖国

书中还有一些宗教的碑刻和石像,在我看完六骏后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只是略读了一番,也算受益。

最后,在我合上书时,我意外的发现西安碑林的石碑对我的蔑视似乎已经消失了。来自远古石碑的目光,已经变成了不夹杂情感的俯视。没错,它们俯视我如俯视众生一般,它们是书法界的神,视万物平等。而我呢,作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膜拜后生活也一如既往,若说有不同,也一定是在我久习书法、研习国学之后,所以一切皆是后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之俯视 ——《亘古遗存的石板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