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头部券商企业做运营管理
挑战在于平衡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Q1:2020年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我国第409位,并在国内上市公司500强中排名第231位,在这样一个超大型的金融企业里担任部门运营经理,挑战大吗?
对我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最初我入职中金做的是助理,后来转做部门行政,再后来转做运营职能。运营工作,我所欠缺的是金融专业知识,即便通过多年的努力自己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业性知识,仍然与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同事存在差距。
运营这个岗位具有多元化的岗位要求,需要一定内外部人脉资源、关系的经验积累,与此同时在专业背景储备弱于专业人员的情况下,需要与这部分同事对接,并同时承受来自专业人员的压力,还有政策监管、合作部门等相关压力。就像我们在课程里学到的,如何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平衡好,确实并不是容易的。
举个例子,2017年时由于金融产品错配投资者出现一系列利益纠纷,监管推行了投资者市场准入限制的新政策,用来规范金融产品与投资者匹配规则。政策推广到各个金融机构里面,不管是to c,还是to b的业务都受到影响,新政策发布对于投资者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但对于做to b业务较多的机构来讲流程面临巨大的变化。当时我部门合作最多的就是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市场里是专业的投资者,但面临新的政策推行以及将来面临的一系列检查,需要完整、完善地执行政府新规并且建立复合、跟进、留痕等系列动作,同时你又需契合自身业务,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具有多边张力的事件。
销售及交易人员服务的对象是金融机构,是市场普遍默认的专业投资者,他们觉得没必要用这些规定来约束。当时若硬推这个政策,会给销售及交易人员的日常工作造成麻烦,甚至说形成很大的阻碍。比如“工农中建”这些都是大行,行业里面做券商的企业很多,他们有很多的选择,如果同你合作流程特别复杂,他们就可以选择去和那些合作起来相对简单的券商进行合作,流程上设计即不能复杂又需要符合政策要求。
同时,中金作为券商领域的头部企业,可以说业界都在看中金的“一举一动”,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执行新规。作为头部企业应该做出示范和表率的社会责任。当时,我从行政岗位刚转型到运营岗就遇到这个事情,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后面我牵头协调公司、部门、业务职能、业务条线,几次会议讨论,形成流程及政策初稿,从推行到调整多次推敲,最终得到了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果,后续监管检查也完全符合要求。做成这个事情除了内因,外因也同时起到了作用,整个市场对新政策的整体执行力度也开始跟进。加上监管机构会定期及不定期来检查巡防有关新政策落实情况及历史信息。
总的来说,这个事情是我从事运营工作遇到的第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情。后面运营工作越深入,越体会到各业务职能、线条中很多事情都存在冲突,运营职能作为一个“润滑剂”需要以“柔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冲突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有些问题不适合反馈给高管,请他们去协调,高管是负责战略,负责给公司管理层交一个满意的业绩报告;对于我们运营管理工作来说,其实主要就是盯紧过程,过程如果不顺畅业绩结果可能就会有问题。
我想,更多时候要向遇到的困难感恩。这份工作给我特别好的历练,在没有强大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如何跟财务、人力资源、与公司内部资金、合规、运作部门去打交道,推进业务运营,配合整体战略达成业绩目标,这是我经过种种困难才学习到的。
02运营管理的核心:
读懂人、透彻理解业务
Q2:运营管理涉及到对高管的支持,中后台人员的管理,还有业务运营管理三部分,这三块分别要求哪些能力?胜任运营管理岗的秘诀是什么?
1高管支持
通俗地说,支持高管需要的就是“上传下达”“察言观色”,要充分理解到领导表达出来的意思和没表达出来的意思,无论是书面的、口头的,还是他不便表达的。有的时候他会通过动作与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来表达出他内在的想法,需要不断磨合并领会他的意图。有些话作为高管来讲并不合适,感受到他有这个想法并以恰当的方式由我或者其他人讲出来比较稳妥。这种情况下我会为他提供选择方案,当然,提供方案的前提是需要对公司、部门、事件、甚至涉及的个人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提供恰当地方案供领导选择。
同时支持高管还要有一个能力,协助他们处理对外的工作。比如内部同事或者外部企业来访需高管接待,我会从我的角度帮他筛掉一些无效来访,甚至包括一些猎头或者其它机构等等。在和来访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提前了解对方来访的目的,不轻视每一个重要的客户,同时又不能随便放过任何一个随意的来访者,为领导们节省时间。综合来讲,无论是内部对上对下还是对来访者,对高管的支持都需要技巧,也就是所谓的“艺术”。
2中后台人员管理
后台人员也就是支持人员,他们通常很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在公司或者外部企业也缺乏一定人脉资源的积累,对他们的管理需要做任务拆解,任务细化到具体区间,以便于他们执行。我本身也是从基层人员起步所以我很理解他们,也了解他们的诉求,清楚他们工作的难点。基于此每次在给他们安排工作前,我一定会进行一个任务的拆解,很明确的告诉他们,你去做点1-点2就可以了,或者有的人做点2-点3。有时告诉他们方向和所要的结果,让他们去做,中间有可能跑偏的时候也会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以确保最终结果。当他们做的多了有一定积累时,自然就会充分的理解意图。
对中台的管理就有一些不同,他们通常是社会招聘人员,有在别的公司工作的经验,并有一定专业知识运用的积累,他们具备一定的任务拆解和执行能力。对于这类职能员工就直接告诉他们想要的结果和任务的时间节点,然后放手让他们做,他们通常都会给我惊喜,这就是工作中双方的信任感,同样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任何问题,我都会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提供支持是说在内心和职场上给他们一个支撑。公司大了各部门的利益诉求会有不同,底下的执行层对接工作肯定会有难度。我不希望把压力放在他们身上,当他们在处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我一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甚至他们在工作中受了任何委屈,有可能会心里不舒服,我也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当好倾听者。我特别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带着情绪去做事情,有工作我们就在 Office里面把它解决,不要把情绪去带回去给他们的家人、朋友,我想这也是职场生涯的必修课。另外,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为他们争取利益,这也是我在做管理职能时跟领导们沟通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分明。
3业务运营管理
工作中还有一块就是业务运营,这也是几部分工作中最重要的,占用时间最多的。固定收益部的业务线非常复杂,有利率产品、信用产品、衍生品期货交易产品,品种非常多,业务人员的交易工作类型上来讲也很多,有些工作交叉比较多,有一些又是独立的,要去熟悉不同的产品,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完全从二级市场视角了解每个业务推进的逻辑,充分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特点,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缕清各个业务条线中他们合作的逻辑关系。
业务运营实际是以上这三块事里难度最高的,它的容错率低。并且业务人员日常要跟交易,要去跟客户沟通,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在和他们沟通时,要尽量避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你怎么把自己记录的体系口径能变成监管机构能看懂,能契合上他们要求的口径,这个需要大量沟通和了解。所以当我们拿到这种报表时,我都会先跟我们的收集报表的相关部门预沟通,比如说某一个数据期初期末我们是不是达到统一,截止时间是否对齐,包括实际的数据我是否能拿到,我都会先去做一个预沟通。再把相关情况反馈给相关的中台,或是我们做基础工作的业务人员。
03中金与阿里、腾讯的合作
前者是战略合作,后者为技术赋能
Q3:有新闻报道,2019年2月份阿里入股了中金,大概持有其港股约2.03亿股,那么咱们中金内部对阿里入股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阿里跟我们的合作更多是一个业务层面的对接,因为我们很多业务,包括我们公司中间出去的人也去了阿里和蚂蚁金服,跟他们更多是一个战略上的合作。像支付宝的花呗、借呗等这种 Abs产品都是我们公司来发行的。从战略层面看,也有些利益捆绑的意思。
我们跟腾讯是实质上有一些技术层面的合作,用腾讯的技术优势来赋能我们部分业务板块的数字化转型。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一直很火,我们公司也和腾讯分别出资,成立了一个下设子公司,放在我们中金财富下面来做中金财富的数字化。中金财富有理财产品,主要是做to b和to c的财富管理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是更大的,在和腾讯合作后,在技术上也是趋于完善。
04得益于公司提供的机会
能力与视野均得到提升
Q4:您在中金工作了约15年时间,一路走来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我觉得我们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跟中国的资本市场一样处于发展期,为员工提供了很多机会,可以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公司也给了我强大的支持,让我有机会做到了管理岗位,看到了更大的“视野”,这点至今仍然令我非常感恩。
这些年,通过中金这个平台我个人工作能力和视野,有了更深更广的提升,所有工作中的经历和阅历都在助力我的成长。个人方面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整个人越来越立体、饱满。
05从运营管理到企业综合管理
潜力尚待挖掘,人生不设限
Q5:您已有两个硕士学位,之前还读了一个金融MBA,这次选择学堂在线Online MBA项目可以说是第三个学位项目了,持续不断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原因,目前全部精力都在调养身体,稍微远离了工作岗位。在调整过程中我不能让自己闲下来,趁调整期,我想多吸收些知识养分,也给身体一个休养的机会。
之所以选择学堂在线的项目,一个是学堂在线是国内最早开始做慕课的,所以我觉得它的视频课运营模式应该是非常成熟的。另一个我们这个项目是按照英式教育的培养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我对英系的教育特别有好感。
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是最吸引我的,我一直在金融行业,通过资本层面去看市场,但我真的没有去落地看过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它是怎么去生根发芽的,怎样迅速扩张的,又是如何走向成熟的,学堂项目课程里面刚好涵盖了这些模块,对于我来说就觉得很清晰。从我最初看到项目信息,到最后报名大概就是一段不长的时间。
我觉得人不要给自己设限,我过去是做运营管理的,对于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我还需要多学习。虽然我过去在运营管理方面做的小有成绩,而且拥有资本市场的眼光对管理企业势必也有帮助。那未来,我是否可以有机会去做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员?我想自己还是有这个潜力的,所以希望把企业管理这块也给补好,要两条腿走路。
何冰在钓鱼台会议现场
06视角转变:
从公司变革的亲历者到设计者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项目开学之后我们学了企业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对我来说,课上很多的概念和学习的案例,我实际工作中都有接触过,比如人力方面,我们的组织管理要进行变革,其实我之前都亲身经历过,但当时作为一个运营管理岗的人,我更多是一个推进执行的角度被动的参与其中,知其然,尚不知其所以然。而现在通过课上的学习,我对组织的管理变革,有了一个更立体,更直观的感受。我会开始思考组织变革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以前不太去关注这些,现在会主动的去捕捉信息,包括组织变革的时候,人力上面会需要做哪些调整,对过往的组织变革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包括财务方面,我学过之后收获蛮大的。以前我看财务报只看最简单的收益,只简单做一个对比,比如截止当前的收益和去年同期收益相较如何,我就能看出今年的业务,跟去年比同期相比是增长还是减少。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解读,但现在我就能从这些直观的数字里看到它背后的事情,比如它员工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并且对业务未来收入能有一个判断。包括在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收益又有所增加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影响收益的因素可能就包括技术成分在里面了。
何冰与课程小组同学合影
原来看数据只是单纯的数据,现在看数据比以前理解反应更快,会想到数据变化背后是公司这些战略变化的影响,整个视角提升了。甚至有时候看到这个报表之后,比如之前我们调研华测导航时也会去分析这个行业目前是怎样的情况。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收获,我觉得是很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