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叫人真没那么重要-212

就事论事了,就今天老师举的例子而言,对负面情绪的保护,要求长辈们做到其实挺强人所难的,仅仅是让小孩子主动喊人这个事儿,就足够让长辈们上纲上线了,不主动叫人就是没礼貌,叫了声音不够洪亮就是没礼貌,叫了但是我没听见还是没礼貌,就更别说躲在家长身后不肯喊人的小家伙了,统统冠上“没礼貌”的大帽子,给小朋友足够的压迫感和羞辱感,标签贴的杠杠的。比如我妞上周喊一位阿姨喊了两次,俺娘在忙没听见,就又让她喊,人阿姨都说了喊过两次了,俺娘还是反复说了几声“那我怎么没听见?”虽说她也没有恶意,但是语气中的不信任感还是挺让人难受的,我妞就在一旁不说话,直到我说喊过了喊过了我听见了,她才跑了过来。爷爷奶奶也会这样,会向我告状说小家伙上幼儿园不喊人,别的小朋友喊她她不理人,或者喊老师声音很小之类的,其实我带着的时候她还是挺主动叫老师好,喊喊长辈的,小朋友是玩儿的好的她理,平时不怎么玩的就不太理,这种情况一般我就替她问个好就过去了,但是长辈们就会特别纠结,总会说:“这娃怎么这样呢?现在怎么这么没礼貌?”本来每个孩子气质类型就不同,外向型也不是褒义,内向型也不是贬义,遇到的人不同,有的人娃儿喜欢,有的人娃儿害怕,不同的时间和情境,都会影响孩子的反应,容异、容错,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给他们空间时间去学习如何处理让自己感到不适的情境,不能要求每一个小孩在如此幼小的年纪的所有表现都可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故而也时常反省,国人所说的情商,让孩子自小去学的情商,究竟是为了帮助孩子去适应,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最近和娃尝试把负面情绪玩成了游戏,在她开始哭的时候,我就跟着学,声调都学一样的,学着学着她就忍不住笑了,然后我也学她笑,很快她就忘记真哭了,开始和我比着谁的音调比较乖,谁转换的快,玩的不亦乐乎,之前的情绪基本就消化了,当然真有什么事儿,那依旧会去解决,不会只处理情绪,只是不要用情绪本身去处理情绪,更不要去对抗情绪和打压情绪。说起来是轻松,实际遇到的时候,别说保护负面情绪了,家长的火“腾”的就起来了,其实这就是被弱的一方控制了,孩子有效的控制了家长的情绪,将对事的处理变成了情绪的宣泄,彼此消耗。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论是包容还是转化,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自己的情绪平稳,那么如果自己本身情绪就欠佳,毕竟都是活人,不可能随时来分析一下自己情绪的目的,然后就化解了的,真情绪来的时候,分析了我还是很生气,就是单纯的生气而已,这个时候自己的负面情绪,能不能也保护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叫不叫人真没那么重要-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