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旅行

爱心小岛 同题征文

01 三毛啊三毛

当我读到“读书与旅行”,最先蹦入脑海的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是三毛。如果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把三毛的作品从我的生命轨迹中剔除,大概今天的我会是平行世界里完全不同的样子。三毛,我愿称之为精神导师的这个人,给了我最初的启蒙,让我的心早早地踏上了旅程,身体随后跟上。

高中的时候,虽然身处理科实验班,我们班的文学氛围却异常浓厚。不是为了写作文和高考,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好。班上的同学组队邮购书籍,因为买得越多折扣越好。从武侠小说,青春疼痛文学,到散文,游记,中内外名著,甚至哲学都有人涉猎。每一次书籍到手,班里都会掀起一股读书潮,争相传阅新书,在自习课上、在被窝里,分秒必争地阅读。

有一次,阿博同学买来了一套三毛文集,我借来看的第一本是《万水千山走遍》。谁知道,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后面又接连把文集里面其他书册一一看完,这还不过瘾,索性自己节衣缩食买了一套回家珍藏。

三毛的一切都让我着迷,她的思想,她的阅历,她的爱情,这一切都穿过她的文字来到我身边。这是我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想要追随一个人的脚步,跟着她一起去旅行。

三毛全集

02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虽然曾经怀抱着这样的信念,但是到底我们的客观条件不一样,最终我还是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到了合肥上大学。

不曾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二那年,偶然看到学校外事办主页上出现了一则赴外交流的通知。那是欧盟发起的伊拉斯姆斯(Erasmus)项目,旨在提供奖学金让第三世界(通常指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的优秀学子有机会涉足欧洲,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影响第三世界的教育,并且为欧洲吸引人才。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满怀期冀,又不失忐忑地报名了。在众多欧洲目的地学校里面,我毅然选择了西班牙的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 (USC)。我的目标很明确,奔着三毛而去。

收到申请通过的消息时,我心里的雀跃和狂喜,简直比拿到高考通知书还激动。我们学校选择去USC的只有我一个,年轻的时候无所畏惧,一个人收拾好行囊,就算不会西班牙语也不在怕的,毅然决然踏上了那片陌生国度的旅程。

西班牙USC

03 寻踪觅迹

交流学习时期的各种经历暂且按下不表,学习之余,一有机会就会出门寻踪觅迹,我迫切地想踏上三毛曾经走过的那些石板路。

在马德里,我按着指引,来到了跳蚤市场。市场上熙熙攘攘,都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游客绝对是主力,本地人也不少。很多摊贩上堆集着中国制造小商品。我想三毛来的时候定不是这样,那时中国制造还没有像如今这样遍布全球。倘若若果真有穿山越海来自故土的东西,她的心里该多亲切多高兴呀。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像三毛曾经描述的那种本地旧物。一般是在街道边铺一块毯子或者直接画一个圈,摆上各种杂物。水壶,被子,摆件,小工具,书本,这些都有。每家每户摆出来的都不一样。物品上有清晰可见的使用痕迹,有的肉眼可见的年月漫长。因着这些,每一件物品都是有生命有记忆的独特存在。若是生活在本地,不妨淘一些喜欢的物件放在家里。我最终淘了几本书,带着它们飞到了中国,至今让安放在家里。

巴塞罗那,慕流浪者大街之名而去,竟真的实打实地“流浪”了一把。原因无他,初到贵地的时候,没想过旅游城市人口混杂的险恶,坐在港口边的长椅上,眼睁睁地被人连蒙带骗地抢走了手提包。证件、钱包一起失踪,更心痛的是日记本也丢了。所幸出国前找同学借的手机当时拽在手里,保住了性命。

巴塞罗那流浪者大街

交流学习结束之后,趁着短暂的一段小长假,我飞去了三毛曾经长居的加那利群岛。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小岛上,碰到一些非常友好的人。曾经,也许三毛就和他们或者他们的父辈一起生活,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和三毛又近了一些。

我住在三毛家附近的一个奶奶家里,每日无甚大事,出门走走,路过曾经的三毛家门口,吹吹海边湿咸的海风,和老奶奶一起做饭吃饭,出门逛逛,或者在家看电视,偶尔提笔写写日记。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临了还是老奶奶的女儿一家开车把我送到了机场。

加那利群岛三毛曾经的家

04 后记

自从高中读了三毛之后,我的心便早早地开启了旅程,三年后,我的身体和跟上心的脚步,带着我踏上旅途。如今,我仍然在旅途上,也试着记下旅途中让自己感动感悟的点点滴滴。何时停下脚步,何时归乡?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心里隐隐地期待着,也许要等到老去的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