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谱编纂的几个问题(2)

第二步:经费筹集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经费问题含有三层意思:经费的筹措、经费的开支、经费的管理。先说开支。修谱当然要花钱,开支的范围大致有以下几项:

1、印刷费。主要是印刷族谱的费用,这是修谱中最大的一项开支。

2、办公费。包括修谱机构(理事会)日常开支、有关资料表格的印刷费、宣传费、通讯费、水电费等。

3、差旅费。主要是外调人员赴外地调查和编辑人员外出查询有关资料所发生的费用。

4、伙食费。主要是修谱、议事办公、开会或聚餐的费用。

5、工资。这项开支可有可无。如果认为修谱是对宗族尽爱心,无需报酬,这项费用即可不支出。主要是支付给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的报酬。

6、其他。

之所以先说开支,是因为先要理清修谱的大概费用,据此来预算到底需要多少钱,为筹措经费提供依据。

经费从哪里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1、捐助:这是修谱的最大经济来源。捐助者当然大都是本族中经济比较富裕的族人。一族修谱,总会有几个热心的族人站出来捐款,组织者要注意对这种行为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树其为榜样,大力宣传。然后发动各地各房捐款。

2、丁费。可以确定一个标准,以每人15-20元为妥,也可按男丁、女丁不同的标准收取丁费。如果捐款数目比较大,足以支付修谱的开支,这项丁费可以不收。

3、售谱收入。即向族人征订族谱,拟定一个价格标准。应鼓励各家各户都拥有族谱,那样价格才会更低。同样,如果捐款的数目比较大,则可改为免费发放。

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纪律,完善开支计划、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序,定期公开明细帐目,让全体族人和捐款者放心。有些地方的修谱就是因为发生了收入不入帐、不按规定开支、不公开帐目等行为,从而导致族人有意见,以至族谱编纂中途夭折。

修谱结束之后,通过决算,如果经费有盈余,各族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立“助学基金”、或“敬老基金”、或“扶贫基金”等;

2、作为修缮祠堂、祖坟和祭祖之用;

3、追加修谱人员的报酬。

第三步:编辑族谱

修谱的最终成果是族谱出版发行。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编辑。为此,组织者要尽全力支持和配合编辑工作,尊重编辑人员,不干涉他们的工作,尽量为编辑们特别是主编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编辑应该是一个班子:主编1人,副主编2-3人,编辑若干人。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套族谱要构思一个基本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

族谱编辑步骤是:

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别、辈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采访时才不会遗漏。

3.普查。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谱后到本次修谱时出生的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4.整理普查资料。为族人撰写个人信息条文,同时要为族人拟定谱名。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字辈,同一辈份的人取一个相同的字以示标志。依照字辈取的名字,叫做“谱名”。具体的做法是:同一辈份取这个相同的派字,另用一个不同字组成谱名,而他日常使用的名字(身份证上的名字)作为名或字。谱名应由主编统一安取,这样就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当然,有些人向主编提出个人的要求,只要不重名,一般是会同意的。如果发生谱名重名,建议采用同音字。

5.关于老谱内容的取舍。1949年以前的老谱,一般有序言、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家规家训、坟山图、祠堂图、祀仪祀规、历史资料、艺文、跋、后记、齿录(即人口资料)等等,这些内容是否全部录入新谱?主编要拿出一个意见,提交修谱机构(理事会)讨论决定。

6.整理老谱内容。老谱内各篇文章,全部是竖排、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将决定留下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7.搜集资料,撰写源流考。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写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8.撰写《序言》。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

9.编定目录。大体如下:序言(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后记、附注等。

10.审稿。审稿一般由修谱机构(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

11.印刷、校对、发谱。

上述是族谱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各族有自己不尽相同的情况,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顺序。上述的工作步骤也可同时进行,次序亦可调整。

三、族谱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封面设计及其族谱命名问题。一般来说,族谱封面、名称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复杂化。并且封面不应有张氏图腾。比如:宁乡县沩山乡回心桥村张氏族谱的名称,最初就搞得比较复杂冗长:《沩宁张氏瑄公房之回心桥鑑公子寿公房八修族谱》, 我建议他们改为《沩宁回心桥子寿公房张氏八修族谱》或《沩宁回心桥张氏族谱》。

2.关于目录、序文、字体的编排问题。有的族谱将本次新撰的数篇序文笼统编目为“新序”,本人以为不妥。每篇序文都要有标题,有作者署名,不能笼统处理,要分列之。并且序文不要不留空白的一篇接着一篇刊载。一篇序文占据1-2个版面,版面出现部分空白,这是正常的作法。再就是字体要相对大一点,宜选用3号或2号宋体字比较适当。字体太小,老年人看不清,阅读不方便。

3.关于垂线图设计及其编排问题。垂线图设计要简洁、便于阅读。要先设计总系,再行分支。这样阅读起来就很方便。另外,分支小系(每房)的垂线图,要放在本支齿录(人丁信息)的前面,便于对照查阅。

4.关于族谱中文章的标点问题。有的族谱中,部分文章标了点,有的没标点,编排方式不统一,这样不妥,应当全部标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编者从旧谱和其他资料中摘录的一些资料(旧式文章),本来就没有标点,编者图省事,或者其他原因不标点,这是不对的,不能这样处理。

5.关于家谱序文的写作问题。序文,也叫序跋,是一种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应用文件。放在书本前面的叫做“序”,放在书本后面的叫做“跋”。序和跋的内容,是有侧重的、有区别的,不可混淆。族谱序文的写作,同样是有一定的规律。今人在编纂族谱时,大部分修谱人也写了序跋。但是,因为能力和水平问题,所写的序跋不尽人意。个人认为,目前族谱序文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下笔千言,不知所云。二是序跋混淆,内容繁杂。序跋怎么写作?个人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序,放在族谱前面,文章不要太长,以1000字左右为妥。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本支族的主要源流(世系)、迁徙、重要人物、职官等情况;二是本支族家谱的初创、续修等编纂情况,其他内容则不作要求。跋,又名“后序”,主要内容是本次族谱编纂的发起(倡修)、编辑、经费、采访(调谱)、赞助、赠诗、题签、校对、审稿、印刷以及对后人的期盼等情况,字数以2000—3000字为宜。

6.关于齿录信息的记载详略问题。从目前看到的新近续修家谱的情况来说,许多家谱记录的个人信息(即齿录)很不规范、很不完整,丢三落四的情况比比皆是。一般而言,个人的齿录,应包含这几个重要内容。男丁:谱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辰、葬地、方位、功名或职官等。女丁:娘家地址、娘家父亲姓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辰、葬地、方位、儿子数量次序(谱名)、女儿数量及婚配情况(女婿的地址或单位和姓名要载明),修谱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载。有的族谱,以改革之名,不给族人拟谱名,那还叫族谱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7.关于女儿是否应该上谱的问题。现在的一部分家谱,以男女平等为由,将女儿上谱,还配了谱名,个人以为不妥。族谱,本来就是以男人为主线的世系图录,女儿只能载于母亲名下。给女儿配个字派、定个“谱名”,是不适宜、不合规矩的。这种作法,无论是谁编修的新谱,还是古人编纂的旧谱,都是不对的。这是修谱人不懂规矩的乱作为,应当予以纠正。现今社会,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缘故,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女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说,现在强行将女儿上谱,那么下一代你怎么续修?是不是也要将女儿的子女也继续上谱呢?回答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那就会乱宗,失去了编修宗谱的意义。以“这是老谱的问题,我只好将其沿袭”的理由搪塞,这也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8.关于族谱编纂的行文风格问题。一个人写作,其风格各异,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你把“个人简历”的写法,搬到编纂族谱上来,那就有点不伦不类了。现实中,我就看到很多族谱居然就是这样弄的(主要是指丁口信息,即“齿录”)。这不行,必须纠正。鼠有鼠路,蛇有蛇道,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我个人认为,修谱,还是要使用专门的修谱语言,而不能使用其他风格的语言。那种将“个人简历”机械的移植到族谱上的作法,也就是“个人简历”等同于“齿录”的搞法,是不可取。

9.关于族谱的校对问题。要精心校对,尽量减少差错。现今编修的一部分家谱,错别字随处可见,一则是编者水平有限,二则是校对不精所致。一部错字、别字、白字连篇的族谱,无疑降低了族谱质量,也能看出编者的能力水平,不可等闲视之。

10.关于印刷的问题。族谱印多少部?要事先征求族人的意见(领谱意愿)。同时要初步核算成本价格,考虑族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要以不增加族人负担为前提)。若能发动族内“企业家”或乐意赞助的人士捐献部分资金,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另外,选定优质纸张,选好印刷厂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族谱编纂的几个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