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免费开通会员,加入优质读书会,请点:活动|春风读书会VIP会员
01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初入陌生江湖的步步惊心,如同第一次进贾府的林黛玉。
轻云出岫,缓缓而至。林黛玉却卷裹着沉痛而来。
她本是那个被上天宠爱的孩子,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其父林如海玉树临风才华横溢,其母贾敏公侯小姐出身金尊玉贵,加上她与生俱来的灵秀,该成就一个何等自由烂漫、明眸善睐的小女孩!
叹人间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紧相连:林如海先后遭遇儿子夭折、妻子亡故,父女二人,孤苦伶仃,形影相吊,命运的无常与荒芜如同阳台上的爬山虎,恍恍惚惚间爬满了屋顶,笼罩了林家。
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哀痛来到外祖母家。
长大后的黛玉一定会忆起和父亲分开的那一瞬间:父女二人,更相为命,彼此都是生命里的温暖。一朝分别,岂不痛哉?慈父谆谆教诲,小女洒泪拜别。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唯有江中水,无语长流。随着水流舟逝,泪眼相看,无语凝噎,此一行远别,暮霭沉沉楚天阔!
人的长大,有时就在一刹那。如同醍醐灌顶,有那么一刻你会清晰的感受到物是人非,童年由此而逝。并且,这种记忆往往和痛苦关联。
初入贾府的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孤身行走于一个和家迥然不同陌生的环境里,谁没有过这样的忐忑时分?
到不相识的亲戚家如此,第一天走入大学如此,媳妇第一次见公婆如此,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也如此,连第一次到这个江湖里投稿还都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暗流翻滚呢!
你看她的老师贾雨村进入神京后也不敢贸然进入贾府,而是先回去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名帖,在门前投了。那毕恭毕敬的神色岂是寄居葫芦庙时得了银两不以为意之人?
那个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刻,注定无眠,悄然坠泪,丫鬟鹦哥说是因为惹宝玉摔了玉才难过,但是除此之外,又何尝没有对父亲对家中的思念?又何尝没有处处小心的委屈和隐忍?在陌生的环境里,心情就像六月的梅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黏黏糊糊地让人不舒展,皱巴巴的心中还要盘算着,明天又要遭遇什么呢?
林黛玉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她进贾府的那一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画卷上带着声音向我们款款走来。
鬓发如银极度悲伤的贾母
看到这个亲爱的外孙女之时,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身边之人,莫不为此动容,黛玉也哭个不住。
这是人间最真最纯的隔代情感,没有一点杂质的亲情。老人对于孙子辈的疼爱本就是与生俱来融入在骨血里面的,更何况还是爱女留下的孤女。
待到问及黛玉母亲如何生病如何服药如何发丧等细节之时,贾母又伤感起来: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 独 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几度哭泣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悲,对孤女的疼惜,跃然纸上。贾母最疼宝玉众所周知,可是对黛玉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到后来,很多书里书外人觉得林黛玉小性子,尖酸,觉得是贾府“风霜刀剑严相逼”环境造就的。我的感觉却恰恰相反,林黛玉又被宠爱了,放松下来了,有安全感了,所以她放纵自己的性情,若不是贾母这个大靠山的宠溺,林黛玉会一直像初入贾家那天处处收紧自己。更何况,黛玉除了爱哭,也爱笑,她巧笑嫣然,幽默风趣,这种真性情只有被宠爱包围的孩子才具备。
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辣子
这一段选入小学五年级的教材,若干年前我上过公开课。教参上有两点我印象深刻:一是说王熙凤珠光宝气,穿着太俗气;二是说王熙凤八面玲珑、精明能干、狡黠虚伪、心狠手辣、阿谀奉承、左右逢源……(均为负面评价)
若干年后,我再读起,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王熙凤的穿着我咬文嚼字读了大半天,还是没彻底弄懂到底穿的什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讲究。“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句点明了王熙凤如同仙妃下凡尘,这和“俗”字相差远去了,难道非得穿得衣衫褴褛或者素衣素面方显得人高贵素雅吗?王熙凤就是那种活得热气腾腾的人,她的衣着里透露着她对这世俗人生的热爱和投入,她是一匹猎豹,那色彩斑斓的花纹昭示着她的野性和奔放。
至于她在此表现出的八面玲珑,在我看来也不是坏。像我这样木讷不谙世事之人,一到陌生场所总会手足无措,我想玲珑也玲珑不来啊!说到底,这是一种处世的能力,让每个人心里都妥妥帖帖舒舒服服,不是谁都做到的。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段话里,她赞了黛玉,捧了老祖宗,褒了四春,哀了姑妈,并且说得自然而然,密不透风。
赞美别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情感的表露。高高在上、心如枯水的人是不会表达的,吝啬表扬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不少见。
在讨好巴结老祖宗的背后,也确有实实在在的关心:两次携手,亲为捧茶捧果,安排生活。即使是演戏,也让人舒服和温暖。
人群中,那些来自初相识的热情和关心,看似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是温暖心灵的亮色。
“薄情寡义”不肯出场的两个舅舅。
林黛玉在贾府中拜访了一圈,两个舅舅都没见到,这成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薄的罪证。
大舅舅贾赦声名一向不好,他每次出场都讨人厌。但是,这一回里,好像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人未出场,这段话说得倒很有温度,特别是“不要外道”四个字的北方方言,让人觉得尤为亲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贾赦对贾敏的兄妹之情还是有的。这段话贾赦如果走出来当面说,效果会更好,读者对他的态度也会拐个角度。但是,贾赦怎么就不肯出来呢?为什么呢?为什么?
映照一下曹公那闪闪烁烁的描写,我想这一刻贾赦心里也定然不平静,他是有情绪的,这情绪不是针对黛玉,而是针对贾母的偏心和林如海的偏见。
当黛玉走入贾赦住处时,“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作为贾家荣国府的长子,世袭一等将军的贾赦住在花园改造的小院里,老二贾政反而住在“四通八达、轩昂壮丽”的大院里,原因何在?
当然是贾母偏袒的缘故。贾母最疼爱贾敏,也喜爱有祖父遗风的贾政,唯独对此长子的感情比较复杂,贾赦的心中,是有隐痛的:既然你们对我冷漠,我又何必热脸去贴冷屁股?
再看林如海把贾雨村推荐给了贾政,附带着的一番评论:“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林如海清浊自明,很显然是不屑于和“膏粱轻薄”的贾赦往来,在这一点上,贾赦是不是也有觉察?
至于二舅舅贾政,那天斋戒去了,不在家,自不能相见。后来为大观园题名字,林黛玉拟了几个,贾政都赞着说好,一字不改全部照用,说明对这个外甥女还是欣赏有加的。
03
这一天,唯独对于不谙世事的贾宝玉,像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宝玉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回屋转了一圈换了衣服回来看到妹妹,信口胡说了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难道那个三生三世的还泪传说是真的存在?
我认为曹雪芹并不是想赋予这份爱情神话的浪漫色彩。我们今天读《红楼梦》,是跟着人物的脚步走,沿着时间的脉络慢慢透晰人生的悲欢离合。而曹公呢?他早经历了沧海桑田,星转斗移,他是以过来人的眼光看林黛玉初进贾府的。
曹公的生命里一定也有过一个黛玉,一个让他刻骨铭心又擦肩而过的姑娘,经历了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之后的曹雪芹是怀着大悲痛,无数次地回忆初相见的那一天的情景。模糊的画面慢慢清晰起来,眉眼也慢慢明朗起来,灵魂已经有了生死相依,那么一定是前世的缘分。再慢慢回忆,好像初相见那一天就认识了一百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轻云越飘越远,心儿也随云散去,终归万事皆空,世事如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