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书】《从教走向学》王春义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王春义

本书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大家提供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本书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经常设计的内容,比如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单元整合检测评估,活动设计等,在剖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到就去现场不断反思一下问题。

1.我的这个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建立了关联?

2.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建立的系统观念?

3.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落实的核心素养?

4.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落实的核心素养?5.如何评估学生具有了核心素养?

该书的研究定位于课堂。从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主渠道突破,从教师最熟悉的领地出发,从教师每天的备课上课开始,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入手,研究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我们的课堂教学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该如何转变?

从7个维度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1.从课程标准到这些目标

2.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3.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

4.从这个目标到学习目标

5.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

6.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

7.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教师每天备课都要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呢?来自教材和教参,来自教师的经验,来自学生的具体情况,似乎都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不要忽略,就是目标要来自课程标准。

我们距离课程标准还有多远

很多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教学活动始终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展开的,这些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但如果反思一下问题,你就有可能不那么自信了。

对日常教学中以下4个问题能做出肯定回答说明你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也证明了教学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化的落实?2.我的教学目标是不是从知识维度上升到了素养维度?3.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问题解决作为了重点目标?4.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对课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要求把握的比较准确,知识目标比较具体;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则描述的比较宽泛,与知识目标的关联性不强。例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学习乐趣”,放在任何一节课中都使用。此时的三维目标,本质上还是“知识”这一个维度,没有真正落实课程标准。

重视知识目标、弱化能力与情感目标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不仅应该清晰书写,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来看很多时候我们所写的具有目标还仅仅是借鉴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使用的课程标准中相关的词语,并没有将课程理念与具体的就是内容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不能说真正落实的课程标准。

有些教师觉得课标不如考试说明好用。

在具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还是习惯于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借鉴教辅分析考试说明较少的关注课程标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课程标准高度概括指导作用,不如考试说明具体。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他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的界定和表述,反映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而考试说明是是由国家考试中心或各省市考试院针对本年度的重要考试制定的具体说明。针对本年度考试的具体说明,还是说明往往涉及具体的考点,表述的比较清晰,教师更容易把握。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同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差异却很大。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更概括,宏观,而考试说明更具体细致。但风险也隐含在其中:

首先,考试说明定位于对当年考试解读,定位于帮助师生备考而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长期教育目标和学生未来发展。其次考试说明每年修订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而课程标准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是教师设计教学的根基,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可替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缝插书】《从教走向学》王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