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七十五篇:思维锻炼2.数学思维——何帆读书俱乐

# 数学有什么用

精读书《魔鬼数学》艾伦伯格

领悟:数学并不难;数学很有用。

## 最该学的数学知识

### 数学知识分类为四个象限

第一个象限:简单&浅显的数学知识。

比如:1+1;sinx,有的看起来复杂,但是理解上讲还是比较简单的。

第二个象限:复杂&浅显的数学知识。

比如:乘法不难,但是多位数的乘法;复杂的定积分计算等,就很难了。有计算器就会简单的多了。

第三个象限: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

比如:黎曼假设;费马定理;庞加莱猜想、哥德尔定理等等,数学专业的人感兴趣。研究需要天分。

第四个象限:**简单&深奥的数学知识**。特别需要注意——它们是入门知识,但是违反直觉,需要缜密的推理。

比如:对随机性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回归的理解

举几个例子:**失踪飞机弹孔、比尔盖茨退学经商、股市基金收益率**——揭示了**“幸存者偏差”**(样本不全得出偏执结论,不符合全集概率)

小结:掌握这些简单而深奥的数学知识,就能让你戴上一副X射线眼镜,帮你透过现实世界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看清本质。

思考:

1、**复利**也是重要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进一步的欢喜,并且有可能“荷塘效应”的指数增长。

2、**概率**选择决定时,做出利弊分析,支持决策。

# 语言和数学同宗

数学和聊天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

## 数学题的两种表达方式

“沃森测试”:四张卡片“A”、“K”、“4”、“7”,规则是“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另一面是偶数”。必须翻几张牌,才能保证卡片遵守这个规则。

>有这样一个规则:纸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必然是偶数。那么现在推理,至少翻几张牌,才能验证这个规则?你的答案是什么?提示比一大比三小。如果翻转一张A,可以验证如果是元音,那么是偶数,掀开卡片4同样只能证明这条规则。**但规则中并没有说明如果偶数,另一面是什么情况**。**如果翻开7,就可以反向验证结果**。如果另一面是元音,就与规则相矛盾。为了全方位验证,我们必须翻A和7。这种做法不符合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的思维陷阱。我们更倾向验证现象和规则,不喜欢反驳。如果两个人都是这种思维,必然产生争吵:**每个人都在找别人的问题(证明自己是对的),却看不到自己的愚蠢(反驳自己的观点)**这个纸牌实验,100%的参试者人都进行了证明,只有59%的参试者进行了反驳。看来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做推理的时候,我们喜欢做三件事:一是忽略反证;二是只尝试去证明,而不是反驳。三即使假设是错的,我们也不放弃。解决办法

**学会“否定后件”的提问方式。要求我们验证推理的错误**。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

例如:

如果下雨了,街道就会湿。否定后件为,如果街道不湿,就没有下雨。

作者:素日时光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2b9169cd540

我的理解:我是人——不是人就不是我。必须条件结果互为充分必要条件才能够成立。

## 数学是种本能

来自于基斯.德夫林《数学犹聊天》(The Math Gene)

狮子能够从对方吼叫声中判断数量;小孩子通过观察能够确定排列堆放不一样的糖豆选取数量多的一堆。进化角度数学运算功能与语言同一脑部区域——额叶。语言发展并不只是沟通,随着环境复杂化发展出了离线思维。就是以抽象方式进行的“如果.....,该怎么办”的推理能力。

亚洲孩子数学好也得益于“1,2,3...”比“one、two、three.....”单音节比多音节容易交流,数学能力较强。

思考:找几本数学科普书是避免恐惧情绪的方法。

# 线性思维和它的误区

又一个简单&深奥的数学思维

##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线性思维

预测短期和长期时有很大确定性,简单的办法就是“线性思维”。线性趋势分为:硬趋势、软趋势,前者是可以测量或感知的;后者是似乎可以看到、似乎可以退测出来的。比如:CPU处理速度会越来越快是硬趋势,而哪家公司会最先开发出来只能预测是个软趋势。

相对来说预测中期更为复杂,中间有许多转折点,波动非常大。中期还有些现象是周期性的,比如农业中播种和收割。噪音多、规律复杂,会遇到波动、周期,很难精准预测。判断出转折点是关键。

## 线性外推的误区

不是所有趋势都是线性的,如同微积分一样,将间隔无限小是线性的没错,可是从大局来看积分曲线才是真正的形状。比如:小孩子不断长个子,但不能推断出它一直会以同样的速度不停长下去。大部分社会调查“正态分布”才是大概率的社会现状。

各种非线性关系在局部看起来确实很像线性关系,要看局部,更要看大局。

# 零假设和显著性检验

还是一个简单&深奥的数学思维。

通常找到一个支持证据就放手运用结论了。而且会忽略这种联系到底存在吗?存在的话是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 零假设:

好比抓到一个嫌疑人,先要假设他没有犯罪。

有了零假设,然后做实验、收集证据,推翻零假设。这个过程解决“联系存在”。本质是“归谬法”证明命题正确,先假设它不正确,然后推理出荒谬的结论,从而由假设错误反证推导出命题是正确的。

## 显著性检验:

以上推导中推出的荒谬结论我们不能斩钉截铁的说不会发生,只能说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所以零假设几乎是不正确的,所以原命题大概率是正确的。

### 显著性检验的程序介绍一下:

第一步:开始实验。

第二步:假定零假设成立。

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中出现事件O的概率,我们把这个概率称为P值。P值反映的是零假设成立的可能性。

第四步:如果P值很小,我们就认为实验结果满足零假设的可能性很小,你可以通过这种归谬法判断,你原来想检验的猜想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如果P值很大,我们就得承认零假设还没有被推翻。

## 显著性检验其实是“不显著”

* P值一般约定俗成为<0.05,但是没有那样泾渭分明,可能差一点就会被篡改数据,把结果改为“有显著性”

* 不能假设一种因素一定会有影响力。如果太想确定结论,有可能操纵实验。

* 误解“显著性”,统计学的显著性能够推翻“零假设”,仅仅证明联系存在,并不能证明效果重大——即有相关性,但不是一定很大相关性,更不能证明绝对因果关系。

思考:统计学中的零假设和显著性检验的概念。我们人类容易盲目轻信,习惯在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想象出因果关系。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借鉴归谬法的思路,用零假设和显著性检验来一步步推理。所谓的零假设,就是要先假设毫无关系、毫无作用,然后,我们再观察实验结果中出现异常情况的概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的概率较高,我们就说,可以推翻原来的零假设,我们发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是,显著性检验也有误区。所以,统计也是会撒谎的,你得擦亮眼睛。

#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数学很难?

数学是要一层层抽象,越抽象越难理解。但是数学家在处理难题时,一样要简化,尽可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才能得出从深奥复杂的解答。

## 数学思维是本能

二维空间意识:数量、远近

三维空间意识:高低

四维空间意识:加入时间的因果思维

经过一次次的抽象后,彻底遗忘真实世界,专注于定义和概念了。

## 抽象能力被遗忘

巴西贫民窟里的孩子数学不好,可是摆摊时很会算账,数学能力很强。不注重数学的应用,没有数学思维能力,代数、微积分学习时丧失了抽象能力,觉得数学太难了。

## 四种抽象层次

第一层:“眼见为实”一把椅子挪到另一个房间还是那把椅子吗?不少动物都能具备这种能力。

第二层:“想到为实”房间里面没有“马”,不妨碍我们想象出马的样子。当下环境看不到,但确实越笨熟悉的事物。

第三层:“眼见为虚”只有人类才有。原本没有“龙”,但我们融合各种动物,创造出一种虚幻。这都是有了概念后,抽象出来的。

第四层:“想到为虚”这是数学思维层次。数学对象全然抽象。不如“0”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是更高层次额的抽象。这个层次中还在不断的抽象比如:1+2=2+1......模式还分简单和复杂。

## 数学家如何解题

波利亚的解题技巧:

首先,从熟悉的题出发。先想想有没有非常熟悉的数学题,从它开始,进行更复杂的推理。

其次,把复杂的题目简化,做出即使是非常荒谬的假设,从最简单的模型,慢慢再复杂化。从特殊的例子延伸到一般,

再次,把抽象的题目形象化。从几何角度找到代数答案。

总之,像乐高积木一样看起来复杂,仔细看是由一个个简单模块拼装起来的。

>德夫林在《数学犹聊天》中虚构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如果一对男女结为夫妻,还可以再跟第三者结婚,结婚之后,新的伴侣和原来的伴侣拥有同样的权利。这描述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分配率,(a+b)c=ac+bc。试着把数学的语言转化为日常的语言,把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能够方便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007第七十五篇:思维锻炼2.数学思维——何帆读书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