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二章,第五节)

              第十二章 元祐更化复旧法

                          第五节 初告捷

废除新法的理论建立完毕,人马也初具规模,司马光有点迫不及待了。因为他的身体越来越孱弱,能在有生之年废除新法,这是他的夙愿。

新法那么多,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只能分步进行。司马光和吕公著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先从保甲法入手更为妥当。因为司马光等提出废新法后,知枢密院事章惇写了几千字驳斥他们的观点,在驳斥文里,章惇自己提到:“如保甲法一日不罢,有一日害!若免役等法,不应该更改,以免心生后悔!”这表示,章惇也是不太认可保甲法的。

吕公著进位尚书左丞没几天,执政大臣一起议事时,司马光直接提出彻底罢除保甲法。宰相蔡确表示不同意,认为如果要废除,还应该保留冬月训练一个月,随后朝廷下诏,罢除保甲法,保留冬月训练。

司马光亲自出马,向新法发起总攻,第一战,只能说取得小胜。司马光深感力量不足,迫在眉睫的任务还是要扩充势力。

九月,侍御史刘摯进言:“谏官、御史缺员,应该尽快补充。”十月初,太皇太后突然拿出一份谏官、御史的任命名单,让执政大臣讨论。名单为:范纯仁任左谏议大夫,唐淑问任左司谏,朱光庭任左正言,苏辙任右司谏,范祖禹任右正言。

司谏、正言都是谏官,在宋朝,谏官、御史的位置非常重要。

太皇太后问道:“这五人如何?”

章惇感觉非常突然,立即指出,这样的任命不符合制度,谏官都是执政大臣拟定进呈皇帝的,哪有从宫中直接拿出名单的道理,章惇既而提出疑问,莫非是陛下身边人捣鼓的?

太皇太后连忙道:“这都是大臣推荐的,不是左右内侍提出的。”

章惇道:“大臣推荐应该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怎么偷偷摸摸?”

话说到这份上,吕公著和司马光只好站出来表态,吕公著称范祖禹是自己女婿,司马光说范纯仁是哥哥司马旦的亲家,两人应该避嫌。

章惇更加来了精神,道:“谏官的职责就是纠绳执政大臣的不法和失误,按惯例,执政大臣在谏官位置上的亲戚应该回避!”

司马光以退为进地道:“范祖禹、范纯仁作谏官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们的缘故妨碍贤良之士进步,臣宁愿自己辞职回避!”

章惇见此,也假意道:“你们肯定没有私心,只怕以后有奸臣执政,以此为例!所以范祖禹、范纯仁不能担任谏官。”

范祖禹改任天章阁待制,范纯仁任著作郎。其他三人任命照旧。这场谏官任命的交锋,看似新派章惇胜利,实际是保守派获得大胜,因为唐淑问、朱光廷、苏辙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而范祖禹、范纯仁不过是他们的烟雾弹而已。

在言官位置上,保守派一下增加了三员主将,此后,他们攻击新派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司马光和吕公著以两范为掩护,“丢车保卒”,却是三个过河卒,端的异常凶猛,饶是章惇聪明过人,也上了恶当。

接着刘摯再出手,攻击皇帝侍讲陆佃、蔡卞资历太浅,应该选通经术、有品行、淳厚老成的人充任。于是赵彦若兼任侍讲,傅尧俞兼任侍读,这又是两位保守派。

另一位主攻手监察御史王岩叟,则将矛头直接对准章惇,王岩叟上言道:“听闻章惇在垂帘前质问陛下任命谏官事,慢上渎尊,语言轻侮,人神共愤,请将他罢黜!”

王岩叟的奏疏刚递上去,刘摯的奏疏又进来了,这次刘摯瞄准的是首相蔡确,刘摯找蔡确什么茬?他指责蔡确在神宗灵柩进发的路上,没有陪着灵柩入宿,态度不恭敬!

刚提拔上来的左正言朱光廷,跟着补刀,进言道:“蔡确受先帝提携,位至宰相,却在灵驾之前,先走数十里之远,为臣不恭,莫大于此!”还说章惇欺罔强辩,韩缜怀着邪心邀宠。而且连接上了几次奏疏,语气悲愤恳切。

三位谏官御史一套组合拳打过去以后,太皇太后虽然没有批准,却搞得蔡确、韩缜、章惇三人晕头转向。

而在这是,司马光又向太皇太后请求,罢除方田均税法,蔡确、章惇等人自己焦头烂额,哪有精神理会新法不新法?

十一月,朝廷下诏,罢方田均税法。保守派获得第二个阶段性胜利。


佐料:《宋史.苏轼传》记载:

哲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职门下侍郎,章惇任职枢密使,这两个人政见不合,关系不睦。

更为严重的是,章惇口舌如簧,盛气凌人;而司马光谦谦君子,温良敦厚,加上身体多病,章惇因此常常戏弄侮辱司马光,司马光为此万分苦恼。

恰好苏轼也在不久调入朝廷,任职礼部郎中。苏轼和司马光、章惇的关系都很要好。作为中间人,苏轼劝说章惇道:“司马光深孚众望。三国许靖因有虚名却无实际才能,被刘备所鄙视,法正说:‘许靖天下知名,如果对他不给予高的礼遇,必然会被天下人认为我们轻慢贤人。’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委任许靖做了司徒的高官。刘备连许靖这样的人都不敢轻慢,何况本朝德高望重的司马光呢?”

章惇觉得苏轼说得有道理,不敢再戏弄侮辱司马光了,于是司马光得已安宁。

从这则典故可以看出,章惇和司马光除了私人关系不好之外,章惇是不把司马光放在眼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二章,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