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片机(MCU)最强科普(万字总结,先马后看)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的简称,中文叫微控制器,俗称单片机,是把CPU的频次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构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MCU的身影。
嵌入式开发直播课 -嵌入式-指针 -创客学院直播室?www.makeru.com.cn/live/1392_238.html?s=144282
一、单片机开展简史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开展十分迅猛。它的产生与开展和微处理器(CPU)的产生与开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下面以英特尔公司的单片机开展为代表加以介绍。
1971年~1976年
单片机开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11月英特尔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英特尔8008,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1976年~1980年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以1976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采用将8位CPU、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构造,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容量小,中断系统也较简略,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须要。
1980年~1983年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个别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1983年~80年代末
16位单片机阶段。1983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使芯片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19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开展。
二、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
MCU按其存储器类型可分为没片内ROM型和带片内ROM型两种。对于没片内ROM型的芯片,必需外接EPROM才能应用(典型为8031);带片内ROM型的芯片又分为片内EPROM型(典型芯片为87C51)、MASK片内掩模ROM型(典型芯片为8051)、片内Flash型(典型芯片为89C51)等类型。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依据数据总线的宽度和一次可处理的数据字节长度可分为8、16、32位MCU。
目前,国内MCU应用市场最广泛的是消费电子领域,其次是工业领域、和汽车电子市场。消费电子包括家用电器、电视、游戏机和音视频系统等。工业领域包括智能家居、自动化、医疗应用及新能源生成与分配等。汽车领域包括汽车动力总成和安全控制系统等。
三、单片机的根本功能
对于绝大多数MCU,下列功能是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针对不同的MCU,其描述的方式可能会有区别,但本质上是根本相同的:
1、TImer(定时器):TImer的品种虽然比较多,但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时长间隔的TImer,即其定时的时长是由系统设定的,用户程序不可控制,系统只提供几种固定的时长间隔给用户程序进行选择,如32Hz,16Hz,8Hz等,此类TImer在4位MCU中比较常见,因此能够用来实现时钟、计时等相关的功能。
另一类则是Programmable Timer(可编程定时器),顾名思义,该类Timer的定时时长是能够由用户的程序来控制的,控制的方式包括:时钟源的选择、分频数(Prescale)选择及预制数的设定等,有的MCU三者都同时具备,而有的则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此类Timer应用非常灵敏,实际的使用也千变万化,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就是用其实现PWM输出。
由于时钟源能够自由选择,因此,此类Timer一般均与Event Counter(事件计数器)合在一起。
2、IO口:任何MCU都具有一定数量的IO口,没有IO口,MCU就失去了与外部沟通的渠道。依据IO口的可配置情况,能够分为如下几品种型:
纯输写或纯输出口:此类IO口由MCU硬件设计决定,只能是输写或输出,不可用软件来进行实时的设定。
直接读写IO口:如MCS-51的IO口就属于此类IO口。当执行读IO口指令时,就是输写口;当执行写IO口指令则自动为输出口。
程序编程设定输写输出方向的:此类IO口的输写或输出由程序依据实际的须要来进行设定,应用比较灵敏,能够实现一些总线级的应用,如I2C总线,各种LCD、LED Driver的控制总线等。
对于IO口的使用,重要的一点必需牢记的是:对于输写口,必需有明确的电平信号,确保不能浮空(能够通过增加上拉或下拉电阻来实现);而对于输出口,其输出的状态电平必需考虑其外部的连接情况,应保证在Standby或静态状态下不存在拉电流或灌电流。
3、外部中断:外部中断也是绝大多数MCU所具有的根本功能,一般用于信号的实时触发,数据采样和状态的检测,中断的方式由回升沿、下降沿触发和电平触发几种。外部中断一般通过输写口来实现,若为IO口,则独有设为输写时其中断功能才会开启;若为输出口,则外部中断功能将自动关闭(ATMEL的ATiny系列存在一些例外,输出口时也能触发中断功能)。外部中断的应用如下:
外部触发信号的检测:一种是基于实时性的要求,假如可控硅的控制,突发性信号的检测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省电的须要。
信号频次的测量:为了保证信号不被遗漏,外部中断是最理想的选择。
数据的解码:在遥控应用领域,为了降低设计的老本,经常须要采用软件的方式来对各种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如Manchester和PWM编码的解码。
按键的检测和系统的唤醒:对于进入Sleep状态的MCU,一般须要通过外部中断来进行唤醒,最根本的形式则是按键,通过按键的动作来产生电平的变化。
4、通讯接口:MCU所提供的通讯接口一般包括SPI接口,UART,I2C接口等,其分别描述如下:
SPI接口:此类接口是绝大多数MCU都提供的一种最根本通讯方式,其数据传输采用同步时钟来控制,信号包括:SDI(串行数据输写)、SDO(串行数据输出)、SCLK(串行时钟)及Ready信号;有些情况下则可能没有Ready信号;此类接口能够工作在Master方式或Slave方式下,通俗说法就是看谁提供时钟信号,提供时钟的一方为Master,相反的一方则为Slaver。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 Transmit):属于最根本的一种异步传输接口,其信号线独有Rx和Tx两条,根本的数据格式为:Start Bit + Data Bit(7-bits/8-bits) + Parity Bit(Even, Odd or None) + Stop Bit(1~2Bit)。一位数据所占的时长称为Baud Rate(波特率)。
对于大多数的MCU来讲,数据位的长度、数据校验方式(奇校验、偶校验或没校验)、停下位(Stop Bit)的长度及Baud Rate是能够通过程序编程进行灵敏设定。此类接口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与PC机的串口进行数据通讯。
I2C接口:I2C是由Philips开发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同样采用2根信号来实现:SDAT(串行数据输写输出)和SCLK(串行时钟)。其最大的益处是能够在此总线上挂接多个设备,通过地址来进行识别和访问;I2C总线的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非常方便用软件通过IO口来实现,其传输的数据速率完全由SCLK来控制,可快可慢,不像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