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还有这些说法,你知道吗?


说起三字经,大概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因为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故事性强,是儿童上学前后最早接受的启蒙读物。

我们这一代人是20世纪60年代读小学的,戴着眼镜的漂亮的女老师领着我们诵读,讲解得比较少,就是反复地读,反复地背。

记得到外婆家去的时候,她还拿出线装的《三字经》,问我背过没有,我张嘴就来,一口气从头背到尾,外婆用糖块奖励我。

到了女儿这一代读幼儿园大班时,已开始接触到绘画本的《三字经》。上学之后,家长检查作业时,背诵得磕磕巴巴,第二天老师抽查也算过关了。

进入到新世纪,虽然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更前进了一步,但祖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在外孙进入幼儿园期间,家长就给孩子买了一套带点读笔的系列丛书,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家长是毫不吝啬的,所以刚上小学,对于很早就接触的三字经,外孙不仅可以流利背诵,而且能讲解其中的典故,这是小学生最早的启蒙读物,既可以识字学拼音,又能够了解历史故事,学习做人的道理。

再后来,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对《三字经》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三字经的作者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地认为《三字经》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字伯厚,很多时候直接就称呼他王伯厚,其实是一个人。有诗为证:“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在外出之际,当游完了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后,觉得时间还早,在百度地图上发现附近有个《三字经》文化公园,觉得很好奇,便驱车前往。

就这样与三字经文化公园不期而遇,经过这次参观,对《三字经》又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不可不说是意外惊喜啊!

从花卉世界正门出来,顺佛陈公路朝佛陈大桥方向行驶,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左侧就是登洲,转入登洲大道,然后又七拐八弯地在街巷小道里转来转去,来到一处区氏大祠堂。

据介绍,三字经文化公园及区氏大宗祠是历经两年多的重建修葺而成的,于2018年初举行了区适子纪念馆重建落成庆典。

三字经文化公园所在的登洲原名“瀛洲”、“鮀洲”,鮀园的取名便是来自于登洲的古称。三字经文化公园占地14亩,主要由三字经文化展览馆、鮀园组成。

经历史学家考究,《三字经》早期一直流传于顺德乡间,内文带有一定的珠三角方言特征,作者为宋末元初的顺德陈村登洲人区适子。

据记载,区适子出生于书香之家,少年时代聪明颖悟,有“神童”之称。长大后沉稳厚重,精通经史,工文善词,著有《绮业集》等,以博学强闻称著乡里,曾在登洲办学多年,学子数百人,传扬了重教兴文的风气。作为三字经文化公园的主题部分,区氏大宗祠暨区适子纪念馆也用于宣扬登洲地区“重教兴民”的优秀传统。

鮀园内以传统古典建筑园林为主格调,融合了岭南的地域特色和《三字经》文化,建有宣亭、鮀亭、适子亭、文化长廊、观景台、天地庙等多个景观。

三字经文化公园紧邻东平河,顺着小路就可以到大坝上,眼前就是大片的公园,高大的牌坊上就书写着“三字经文化公园”的字样。河对面不远处就是新城三龙湾广场,原来这个公园就藏在我们眼皮底下,但是没有自己的车,还真是不方便过来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我国现存影响最深远的“蒙学之冠”,在一代又一代童声的诵读声中,《三字经》已走过700余年的历史。公园各处无不体现着三字经文化的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字经》还有这些说法,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