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班班通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小的时候,一定会对不了解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吧?你对这些不解之谜增有过怎样的猜测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看一看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怀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到底有什么样的生物在父亲的怀表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的语句。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的语句。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合作探究题目)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抽签确定展示小组。

2、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注意倾听及时纠错补充,课堂评价。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一)、精讲提升

1.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3.“我”是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求知识,善于观察思考,富有探究精神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你有过类似“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吗?请写在日记本上或者给同学们讲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