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爱你,我真的无事可做

前年,隔壁邻居老太太喜提大孙子一枚,自此生活仅余含饴弄孙之事。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现在小朋友已经两岁多了,将近三十斤的分量着实不轻,年近七十的老太太抄手就能抱起来,要知道,在孙子出生前,老太太拎二斤萝卜上楼都费劲。

有了孩子之后,原先的房子就会显得有些拥挤,小两口打算自立门户,搬出去单过,结果老太太是死活不同意,当然老人也是讲究策略的,在孩子面前不说什么,转过身每每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说起此事,总是说着说着就带出了哭腔。面对周围人的舆论压力,小两口自然缴械投降放弃了单过的念头。

前些日子,小两口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了,老太太顿时变得失魂落魄,五脊六兽,每天吃了上顿不管下顿,整个生活都失去了方向。

原先忙忙碌碌很快过去的一天,现在变得无比漫长,一天中最能让老太太有点生活动力的事情,就是跟远在外地的大孙子视频通话,孩子太小说话不清楚,但只要听到孩子高兴的喊一句“奶奶”,就能使得老太太恨不得把手机生吞了。每每挂掉电话,都会握着手机恍惚一阵子。掐着手指头计算孩子归来的日子,那种感觉不是父母带着孩子去了姥姥家,而是带着孩子去了集中营。

大孙子不在家的每一天,想他……

随着孩子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太太的状态也是越来越痛快,忙前忙后的收拾家,准备孩子爱吃的菜,那架势不亚于迎接皇亲国戚。孩子回来当天,算好到家的时间,时不时往窗外张望,一直在念叨:“怎么还没到?怎么还没到?”一个接一个电话的催,当得知已经快到楼下时,健步如飞的冲了出去,早早地候着,孩子一被爸爸带下车,立马冲过去,抱住就是一顿亲,孩子大声的喊着奶奶,场面一度非常感人。知道是分开了半个月,不知道还以为是孩子刚从人贩子手里解救出来。

┄┅┄┅┄

隔辈亲,那真是发自内心的亲,不掺杂任何水分,24k纯亲。这种感情是全社会认可的,如果看到奶奶事无巨细的照顾隔代晚辈,甚至是骄纵放任,周围的人都会理解地认同:“隔辈亲,没办法。”如果孩子的父母责怪老人太娇惯孩子,老人总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大孙子,做什么都好,比你小时候强多了!”

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审时度势及时收兵,最终会遭受老人连珠炮的责问,最后哭诉自己真是出力不讨好,甚至在周围人的心中落下白眼狼不知好歹的罪名。

于是很多有了孩子的父母,都会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亲生的。面对自己不苟言笑的父亲现在变得慈眉善目甚至唠唠叨叨。为了看韩剧跟自己大抢电视遥控器的母亲蹲在地上陪着大孙子一起乐呵呵地看《熊出没》;总把“棍棒底下出孝子”挂在嘴边的父亲,现在谁动他孙子一根头发就能跟人拼命,当然也包括孩子的亲生父母。总是嚷嚷着要你减肥少吃点的母亲,端着饭碗跟着大孙子里屋外屋地跑,吃的越多越是喜笑颜开……

┄┅┄┅┄

有了隔辈子孙的老人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隔辈亲”的爱是发自肺腑不容置疑的,然而这种的爱的背后,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一种过激的爱。

这样说,一定会被很多人骂,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隔辈亲”其实是老人自我社会意识丧失后的一种心理补偿

有一天闲来无事在市场凑热闹,混在一群叔叔阿姨中间排队买一种据说很好吃的小蛋糕,然后就听到了后面两位叔叔的聊天。

“退休了?”

“前年退了。”

“看你胖了。”

“啊,退休没事干,孩子又不用我了,就剩吃吃喝喝了,可不胖了。”

“你家孩子也不小了,该结婚要个孩子了吧,不然多没意思。”

“……他们年轻人的事情,不管!”

“他们年轻人,不懂事,该管还得管。”

“哎,主要是管了也不听……”

听口气,叔叔的孩子这两天又得遭殃了。

┄┅┄┅┄

按照现如今结婚生子的年龄计算,老人普遍会在50多岁,60岁甚至是70岁才能够成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个年纪的人,大部分都已经退居工作二线,或是赋闲在家潦草生活,不讲究的得过且过,对人生没有了愿景,总是自我暗示活着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且这个年纪的父母,孩子基本已经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与生活空间,不再那么的需要父母的保护。

当孩子长大了,你的期待不应该再是孩子所谓孝道的枷锁。

也就是说,50多岁的人如果没有隔辈子孙拿来照顾,他们是无事可做的,他们成了无用的人。

他们试图从孙子孙女这一代人那里去获取社会心理没有被满足的部分,就是常说的社会依恋。这种深层次的需求势必需要获得真切的亲情作为补偿,最直接的需要就要求必须亲,发自内心的亲,不亲的话,是满足不了这个需要。

孩子涉世未深,他们的感情不会掺杂过多的功利心,你对他们全心全意,他们同样会回报给你毫无顾忌的依赖,这种依赖需要体力财力的满足,但对于祖辈而言是这真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很多老人的生活中只剩下,照顾隔代子孙或是企图照顾隔代子孙这一件事情。

┄┅┄┅┄

最近湖南卫视播放的《我家那闺女》,里面的女生都是在各自领域的杰出女性,然而在结婚的问题上,台下的老爸们丝毫没有懈怠,步步紧逼,寸步不让。在长辈心里不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挣再多的钱,都抵不不过结婚生子来的妥帖。

这番言论看来触目惊心。

金山银山不如结婚生子。

生活重心的缺失,让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人生支点,支撑自己毫无存在感的生活,而且当老人身边的同龄人的子女都已经结婚生子后,自己在朋友社区中自动被划分为弱势群体。当别的老人热络地谈论自己的孙子孙女种种趣事的时候,那些没有隔代晚辈的老年,会产生十足的失落感,从而觉得丢人没面子。

就像是在幼儿园,如果绝大部份的小朋友人手一个小猪佩奇的玩偶,作为极少数没有玩具的孩子,他们显然是自卑,没有面子的。

当所有的老人都有孙子可以聊的时候,我该说些什么?

┄┅┄┅┄

记得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剧,《少年谢尔顿》,小谢尔顿的姥姥,真是一个非常棒的老太太,自己生活,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妥妥帖帖,时不常的去街对面的女儿女婿家,坐坐,吃顿饭,逗逗三个外孙,之后就会回到自己的家中,拥有自己的(性)生活。

其中有一集,讲到谢尔顿的母亲跟父亲闹了矛盾,拖着行李跟两个小的孩子去了姥姥家,就是咱们常说的父亲吵架回娘家。

我们来看看这位老太太的反应。她极力劝道自己的女儿尽早解决家庭矛盾,把孩子带回去。

我爱我的孩子们,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祖辈疼爱孙子辈的,本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的,但是爱应该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很多老人之所以把生活的重心全部转嫁到隔代晚辈身上,甚至是有些病态的疼爱,因为除此之外他们真的无事可做。

┄┅┄┅┄

我认识一位阿姨,我认识她的时候,她的儿子刚刚结婚,我开玩笑的问:“阿姨,你儿子家谁做家务?”“我儿子做的多一些。”“那您对儿媳妇没意见啊?”“没意见,人家两口子过日子,我是个外人。”

后来有了孙子,阿姨自然很是欢喜,跟年轻人学会了网上购物,给孙子买这买那的,但是阿姨有个底线,就是一直都不跟子女过,除非子女忙的焦头烂额,寻求帮助的时候,阿姨才会到儿子的家中帮忙照看孙子,自然照顾的十分周到,儿子媳妇都很感谢,住一段时间后,阿姨都会适时的提出回家,她当然舍不得孙子,但是她说:“我是奶奶,人家才是儿子的父母,我们做长辈的得懂得分寸。”

看,这才是健康的爱,有底线的爱。

这位阿姨除了照料孙子,她有自己爱好,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

┄┅┄┅┄

过分的没有原则的爱,很简单,就是怎么爱你怎么来就好,可是有节制的理智的爱,懂得取舍分寸的爱,才是最考验智慧,最难能可贵,最负责的爱。

而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老人丧失了自我,在隔代关系上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给他吃给他穿,你就是他的全部,当他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社交圈,简单的关爱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时候,祖辈终将会被再次被抛弃。

到那时,又将如何自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爱你,我真的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