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读书笔记6

(文  刘俊芳)

      今天阅读第二部分《日常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第五章《学习力要素【记忆力】》。

1.记忆力与学习

        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记忆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

        但对记忆力与学习的关系,大部分父母的理解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有很大差别。自测一下,你是否认同下面的话:

A.死记硬背没有意义,必须先理解才叫学习。 

B.背诵就是要集中注意力,重复重复再重复!

C.记性强才能学习好,博闻强记,最好过目不忘。

        A.——错!完全不理解的“死记硬背”,日后也有可能被激活、联系和调用。不理解的死记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如果不常常复习,大部分会被彻底忘记,只有极少数内容有机会被再次激活,所以投入产出比不高。

        B.——错!一遍遍重复,虽然总能记住,但效率极低,且很快会遗忘。

        C.——错!记忆力是基础,但在记忆力上花功夫多并不意味着成绩好,尤其是高中和之后的学习活动愈发复杂,记忆力的占比也会越来越低。

2.少记多忆,检索练习

      认知科学家发现,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更好。重复进行回忆让大脑中的信息结合得更紧密,同时强化了大脑中用于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

        就是说,要想记忆轻松有牢靠,关键是把无意识的重复变成有意识的自我测试。每次自我测试都是在强化“忆”。这就是检索练习。

3.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检索练习”效果?

(1)教练技能一:来料加工

        我们要帮助孩子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加工成检索练习,其实就是把内容加工成小小的测试。所谓测试,就是“给出提示——回忆答案”。比如背诵古诗《赠汪伦》。

第一轮:先提供较多的提示,类似于让孩子做填空题。

“李白乘什么将欲行?”

“桃花潭水深多少?”

第二轮:逐渐减少提示内容,加大难度。说上句,让孩子答下句;说下句,让孩子答上句。

第三轮:把提示降到最简单,直到孩子完整背下来。比如,只给题目提示。

(2)教练技能二:间隔穿插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睡眠时会对记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所以,两次检索练习至少间隔一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间隔安排:第一天花20分钟,背到磕磕绊绊的程度就够了;第二天10分钟,足以比昨天背诵的更熟一点;第三天5分钟,第四天3分钟,第五天……

      如果有多个科目的背诵作业,最好穿插进行,而不是逐个攻破。

(3)教练技能三:躬身入局

      做法:父母找一篇要背诵的资料,让孩子帮忙提示,合理安排间隔,直到熟练背下来。

      躬身入局的好处很明显,能让孩子观察到记忆力的规律——起头很难,之后越来越轻松;少记多忆,重复进行“提示——回忆”练习;间隔效应,在稍有遗忘时通过回忆巩固记忆。

      感悟:躬身入局,就是父母亲自示范学习背诵新知识的整个过程,在孩子帮助提示——回忆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会早于父母背会了材料。这也是互助学习的过程。

      孩子可能获得的收获是:孩子根据父母的表现能自行总结学习规律,并受到启发,以后遇到再多记忆的功课,也不发怵了。

4.把学习从苦差变游戏的两个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把散乱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构建出情景,帮忙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当然,编成歌曲、戏剧、顺口溜都可以。

      教孩子利用联想法编出故事(或歌曲、戏剧、顺口溜)后,一定要提醒孩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充分调动视觉、听觉来强化信息的存储。   

(2)路线记忆法(也叫罗马房间记忆法)

        路线记忆法更适用于记住强调先后次序的内容。一般是先想好自己家里一条路线,固定下来,然后每次要记住什么,只要提炼要点,跟这条路线上看到的各种物件与匹配,在想象中充分熟悉就搞定了。

      后面作者还分享了记忆卡片的制作方法和管理,以及电子化记忆卡片(利用电脑或手机上的记忆卡片程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读书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