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达十年的资深“帝都”北漂,离开也有近两年半了,近期职镜约我聊聊职场故事,我想正好可以对自己的北漂职业生涯做个总结与回顾,青春的十年、奋斗的十年、无悔的十年,一切来路皆是过往,一切去路尚待丈量。愿我的职业生涯里也有你的影子,愿我的职场故事能让你忆起昔日的笑与泪,装进记忆。
01
我的“北漂”第一站 寻梦踏歌无畏而来
2007年,踏着漫山的红叶我来到向往的北京,暂居在香山脚下的四合院里。当年青涩如我,实在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口讲工资。甚至于,对于自己究竟能干什么我也没太想清楚。我只知道,在天津教育培训机构里那不长不短的一年工作经历,让我实在厌倦了不能正常双休的日子,潜意识里只想找一份“正规”的工作。听同学说,北京经济最活跃的区是朝阳,朝阳最好的地脚是CBD,CBD最规范的是外企。呐,咱就奔着朝阳区CBD的外企去吧!于是,凭着一股子投简历只看企业性质和位置的“轴劲儿”,我入职了AXA,任AA渠道的理财顾问,基本工资3500,五险一金加补充医疗,出单另有丰厚提成。得益于公司分配客户的运营机制,顾问只管做客户访谈、资产状况分析,最后输出量身订制的理财方案,促成客户执行理财计划。
这份工作六个月一考核,我日复一日地约客户、做访谈、定方案,但到第五个月结束的时候却依然没有成单,我清楚自己已被写入“即将被淘汰名单”。努力了这么久却毫无寸进,自然是不甘心的。我暗自咬牙,发狠至少要出一单再走人,只为证明这工作我干得了,走得不那么怂。
打定了主意,反倒洒脱了不少,继续按部就班地约客户、做访谈、定方案。在第六个月时,神奇般的出了渠道大单,净寿险保费五六万的家庭单,一跃补上了前五个月的挂零。之后,就向开了挂一样,之前拜访过的客户陆续成交,不仅没被淘汰还迎来了职场上的第一波晋升,月薪过万,CEO都可以喊出你的名字,理财案例首次被《钱经》杂志刊登。那时候,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终于成为“CBD的一员”,每日里踩着高跟鞋,拎着电脑包,用脚步丈量着北京的大城小巷。在燕莎的泰国餐厅里约见中石油西气东输工程的副总裁太太,在国贸饭店拜访昆仑饭店某高管;在高碑店某工厂边的公园里拜访骑自行车的大叔(
不知为何要见理财顾问,可能只是被客服电话吸引了);在五棵松的某地库车里拜访某汽车销售总监……。
已经记不太清,那两年拜访了多少位客户,两年4次晋升,26岁带团队,平均月薪达到可观水平,自认为自己已是白领,出入精英汇聚的CBD甲级写字楼,终于逛得起商场,也能不眨眼地给男朋友买昂贵的衬衣。我热爱这份工作,它是我在这座城市里安身立命的依靠。
但销售的瓶颈在带团队期间还是很快显现了出来,随着AXA越来越倾向海归和清北的MBA,好的客户越来越难分到我们手里。做销售不会拓客,带团队没有渠道资源,所谓的专业哪里还有什么用武之地,传统保险营销的拓客方式,因为内心排斥,行为便无力,信心滑坡,再一个考核期来临别说晋升拿奖,保级都艰难。站在会议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绚烂夜色和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去向陌生人开口介绍理财理念?去介绍保险?真的太难了,完全找不到发力点。我都是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去影响或帮助顾问?
纠结过后,我想我可能是该离开了,虽然不知道除了销售还能干什么,但我知道或许该换一条“跑道”了。
02
漂荡江浙兜售欧直 我的职场上天入地
我的“北漂”第二站仍然是销售,主要工作内容是在一家主营直升机销售和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的投资公司销售直升机。入职一月后就被派到江浙,拜访浙江省百强企业。主攻江浙是因为集团在温州的乐清有个直升机俱乐部,是直升机、游艇发烧富豪的集聚地。现在回想,就凭我们几个二十几岁小白,拿着宣传册和机模去卖直升机,能卖出去那是该天上掉大包子了,不过那几个月神奇的经历,全当公费旅游了吧!感恩!阿里巴巴马爸爸、开元集团陈妙林、万向集团鲁鼎伟、哇哈哈集团宗庆后、吉利汽车李书福、正泰集团南存辉、德力西集团胡主席、奥康鞋业王振滔……一家家都在我的拜访之列。拜访就像升级打怪,有的大门都进不去,有的最多进到秘书处,不管到哪一关,其实很多时候只是送出一本宣传册,告诉了人家我们是卖直升机的,两天后跟踪回访。
唯独开元,误打误撞找到了陈妙林董事长的办公室。他的门没关,但秘书在门口,拜托秘书帮忙传达来意后,在门口守候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个手机不能随便查阅资料的年代,凭着公司的内刊,迅速了解到开元集团更详细的发展历程,亦是陈董个人的半部传记。从物质局下属公司总经理到下嫁服务业筹建萧山宾馆,如今坐拥财富近70亿,他的千万级曼哈顿56就停在千岛湖的麒麟岛边,这样的商业巨头,我与他近在咫尺,想想也是蛮激动的。
再次走到门口,询问秘书可否通融我进去亲自跟陈董说明来意,也说明我们邀请他加盟俱乐部投资机场建设大概怎样运作,我真的没想到陈董居然示意同意。在他那张将近两米深的老板台前逗留了约十分钟,前七分钟都是我急切叙述,后三分钟听他总结反馈。大意是“我虽有游艇,多数时候是为生意的客人准备的;直升机养护、使用太麻烦;你们老板派你们这样走访,多数是徒劳……”。官样儿的寒暄之后,留下一架欧直的机模,我识趣地告辞了。那一天是出差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尽管难有回访,但总算见到了该见的人,没有浪费物料和口舌。
回到酒店,照旧写邮件反馈客户的走访情况,建议老板重点挖掘哪家企业的谁谁谁。安排次日的走访路线,电话陌访约定,至少到保安那关能说出找谁、已约好时间。
这份工作尽管拿提成是遥遥无期的事儿,但当时出差150元/天的补助,综合收入还是基本满意的,关键是走访了那么多大型企业,台州的星星集团、利欧股份、九州药业、杰克缝纫机等等,见过浩浩荡荡的上下班大军,也进过标准洁净的无尘晶片生产车间。期间也遇到因遭遇08年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厂子萧条空荡,办公室里只剩下几个人打牌侃大山的情况。实业让人心生敬畏也更如履薄冰,在CBD密密麻麻的写字楼里,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人视野大开,充满了新鲜感。
将近两个月的飘荡,走访了杭州、温州、台州的几十家企业,锁定了3个客户,千岛湖的喜达屋、ZT、DLX。回来后,在一家不足30人的小公司里,老板突然给了个新职位Title——市场部总监,下面有两个经理、两个专员。正畅想着,怎样漂漂亮亮的成交一位客户,体验下接机交机的仪式感,收入自然也是可喜的。还有九月份的航展参展筹备,客户邀请,大概忙活到十月份,公司突然说上海总部要撤掉北京的业务,没有前兆,没有离职面谈,没有补偿,就是办公室主任两手一摊,就地解散,CEO压根没见踪影。
03
中场转型HR 体验别样职场风
经历过前面两家公司销售岗位的历练和折腾,多少有些疲劳,想象着能让自己安定下来,结合自己之前在第一家公司后期短暂的HRBP经历,决定转型人力资源。这一次的目标就是转型,只要能进入纯正的人力资源部,无所谓什么职位。
误打误撞进入了当时互金前三甲公司,任职招聘主管,公司全国规模在二三千人,总部不到一百人,我负责对接两个大区,二十多家分公司还有总部人员的招聘,刷简历、打电话、面试、出OFFER,各种对接、数据汇总,各路邮件发送,像流水线一样,高速运转着。三里屯酒吧林立,晚上灯火辉煌,我的脚步止于太古里,因为每天下班要着急回家看孩子。
家是另一个战场,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固定看娃老人的家庭,常常在工作间隙奔走于北京的东西南北站、机场、长途车站,走马灯似地换着家里的轮班看娃人,好在孩子适应能力强,半天就认亲。
HR这个职业的特点是相对稳定,比销售压力小得多,只是很忙很多杂事,每个细节注意不到可能就会出乱子,工作要格外细心,每天下班前静心盘点一遍是必做功课。
因为是半路转型,显然比一毕业就干HR的慢了三四年,总监小我一岁,经理和我同岁。渴望迅速拓宽业务界面,渴望成长,自然要付出更多。记得初升部门经理时,连社保基数怎么定都弄不明白,百八十人工资,因为各部门绩效五花八门,常常算到半夜,还会出错,对数据不敏感的我,核算薪酬是一项非常没有自信的工作,还好随着后来人手逐渐配齐,在错误中长教训,加上领导同事的指点包容,部门工作基本可以娴熟处理了,也就稍稍轻松了一些。
人力资源的职业,能力绝不仅限于专业技能,关系管理、危机处理、工作汇报,哪一项都是软考核,看不见价值输出,但却看得到不足和漏洞,所以HR部门的负责人工作行事要谨慎于其他职能部门。很感恩自己遇到的Mr Zhao和Davi Tu两位领导兼同事。在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专业与格局,什么事可为与不可为。尽管30岁的人被Mr Zhao把带有错别字的审批文件甩在身上,但一点都不怨他;也曾被他暖过很多次,胃疼时桌子上出现的可可粉,着急回家时塞在手里的车钥匙,等等。在Davi Tu 身上学到了如何打造磁场,做好自己,遇事少抱怨,不责怪,这些品质在我后来的职业路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鸡汤甚鸡汤。
“北漂”的第三站,终于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职场风。这里有硝烟,有故事,也有事故;员工成长有挫折,但更有收获;这里有师亦有友,有善亦有恶;制度与温度,刚硬与柔软……我期待着余生职场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然而心灵的海燕在抚平了风暴的肆虐之后,终究还是想借着风继续翱翔,而那风就起于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