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让你的努力只停留在微信朋友圈上面

01

高中的时候,周末表弟过来我家暂住,他父母要出差一段时间,希望过来我家。

一来不用他自己一个在家点外卖,二来周一有月考,让我爸妈监督他好好复习。

周末给他出去买了早餐,叫醒他,吃完,他就自己去书房复习了。

我去看了下,带了各科的试卷,和教科书,说要这两天好好复习。还挺像一回事的,我就不打扰他,回我房间了。期间他发了个朋友圈,是一份英语试卷,配上一个加油的表情。他的父母给他点了赞。

晚餐时间,过去喊他,敲门进去看到他还是在玩手机,桌子上的摆设还是和朋友圈的一样。甚至试卷还是在照片那道题。我说了他一下让他去吃饭了。

晚上看他发了条朋友圈说,熬夜复习中。

我看着书房的灯9点还亮着,以为他是反思了,把白没做完的题好好做完。11点,我过去想叫他,看着时间,早点睡,明天早上再做也可以。然而,他在追着周六才更新的动漫续集。

这次月考,他的成绩并不很理想。他爸妈打电话跟我说时,我并不意外,因为在预期中。

虽然说成绩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是否优秀,可是不好的成绩,肯定有复习得不够用心的部分。

至于他的父母以为他周末已经熬夜复习,没考好,不怪他。从朋友圈看,她确实是很努力了,可是事实不是。

02

白天玩了一天,回来看了半个小时的书,然后发朋友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考试之前没有复习,到了临近考试,开始临阵磨枪,开始熬夜,发朋友圈,“加油”!

自己的工作早就已经做完,可是上级还在加班,自己也不好走,拍了下凌乱的桌子,然后说“为了业绩,一起加油”!

办了健身卡,快到期了,觉得很亏,过去跑步机跑了半个小时,发朋友圈,“运动真好”......

这些雷同的文字配图,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人,不同的朋友圈里?为什么会有这样雷同的努力?

心理学上说,人有自我满足的需要。塑造朋友圈里那个努力的自己,能得到一种虚伪的自我满足感。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的。所以要不断塑造自己努力的样子,持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支持。

努力去做没做好,在世人眼里是比什么都不做而失败,获得的批评要温柔。

人都有自尊心。过强的自尊心,就会想通过焙耀显示出自己努力的位置,找出自我存在的价值。再将自己自身对本身懒惰的恐惧悄然转移,来实现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就是为了这个自我感觉的良好。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在一定时间段或场合,就喜欢渲染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头上多一道光环。

03

执着于朋友圈里那个努力的自己,不如好好把握当下,把现实中的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微信朋友圈只是一个社交平台,里面的自己再优秀,也比不会让现实生活变得更踏实。

现实才是生活,真的努力远比只是发图配文字要难。为不完美可是又不努力的自己很焦虑,是一定会有的。

特别是已经努力过,还是和想象中的自己差很多,甚至过后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毫无进展。对比有些人,已经开始小有成就了,然后就更加想塑造一个完美一点的自己来欺骗下自己。

时间是公平的,无论贫穷富有,每人都是24小时一天。一边说着自己很努力,可是还是没有改变的人,要反思下是别人看自己觉得努力,还是自己真的努力了。

微信朋友圈里面的努力,只能在微信朋友圈中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不要让你的努力只停留在微信朋友圈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