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用户的运营

产品在广泛被人们使用的早期,他们的第一批忠实粉丝就是种子用户。之所以叫做种子用户,除了产品本身迭代的需求,还因为他们可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枝叶就是更多的用户。李善友在《产品型社群》一书中分析了苹果,小米,罗辑思维的案例,得出在互联网时代,有情感的产品本身就是营销这一理念。什么叫做有情感的产品,就是用户的参与感还有超出预期的体验,这两者就构成了口碑,也就是他愿意跟人分享的一个基础。这本书是2015年出版,现在的个人品牌和知识付费都可以看做是这条路径的一个分叉。

在谈付费社群的去中心化运营之前,我在岔开一下。这几天跟几个不同行业的运营人聊天,也会刻意引导去谈社群运营这个方向,听听他们的意见。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已有渠道推广的获客成本太高。对于中小公司或者创业型公司来讲风险比较大,对于有资金支撑的公司而言,也会在固有的推广渠道外去尝试一些其他路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一旦出现一个新的流量红利,会有那么多企业去用渠道推广的方式去投放广告。现在看抖音,手滑个几下,就有职业教育公司投放的广告了。有钱,就是可以这么简单直接。无论是互联网的哪个时代,有流量的地方,就是品牌推广的渠道。用户注意力被收割之后贩卖给B端,再谋取利润是已经是很常见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以前是报纸,电视,现在是微信公众号,抖音。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经典的场景了,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这个世界里面,有苹果,还有小米,当然有OPPO和VIVO,还能冒出一个锤子。多元的商业世界也许才是常态。互联网也从来不是要颠覆什么,只是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可触达网络。记得三节课的Luke说,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一个连接不断深化的过程,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

在这个视角下,我们怎么去看待付费社群的运营,怎么看待种子用户的培育这么一个话题呢?在我没有更多的实践以前,只能粗略的得出一个结论,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相比较高举高打的渠道推广,这是一个直接获取用户注意力,而且沉淀下来的有力方式。

具体做种子用户运营的核心,其实在文章开头也给出了答案,参与感和超出预期的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种子用户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