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二十五坎和杨氏民居

“东方廿五坎”是该社区的标志性建筑,这里被称为“小上海”商贸发达的一处重要遗迹。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悠 长通透的中式长廊,体现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华景象的商贸栈房货舱遗存沿河而建,上下两层,25片红砖拱孔骑楼,被当地居民称为“东方廿五坎”。据了解,涵江外有天然良港三江口,内有四通八 达的内河。唐代就凭临海地利,游商海贾云集。宋代成为商贸集镇。明代倭寇祸莆后,成为莆田商业中心。清代已名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首,是闽中工商业中心和 物资集散地。清道光前后,莆仙地区盛产桂圆,制成的“兴化桂圆”被“走水客”带到浙江销售,后来连同“兴化赤糖”又销往全国各地,故有“无兴不成镇”的美誉。
东洲桥通到二十五坎
历史的见证
内部结构
为人民服务
张琴(1876-1952),字治如,晚号石匏老人,福建莆田人。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张琴曾先后任涵江崇实中学堂教员,官立兴郡中学堂监督(校长),莆田国医专科学校校长兼授医学史。 能文,诗、书、画皆工。民国元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兼《亚东新闻》报主笔、孔教大学董事长等;后兼任福建省教育司长。张琴才华横逸,表露于寸笺尺幅及报刊讲坛之上,忧民之心,经国之略,为众称道,后退息林泉。
竹子做的窗
亭子的雕刻非常精致
长寿亭
杨氏民居

杨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楼下社区,这里沟河纵横交错,周边小桥林立,桥下流水潺潺。南宋,当时国子监祭酒刘政在涵江保尾和楼下一带重开水心河,引水注入望江。明代,卢氏认为这里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块风水宝地,在此建了庞大的住宅。

因屋前铺有大砖埕,因此该地被称为“卢埕”。卢氏把自己周围的一段水心河雅称为“卢溪”,还在小石桥的护栏上装置一块中间雕刻着楷体大字“卢溪”的横额,横额左右两边各用隶书雕刻三个字,左边为“饮且食”,右边是“寿而康”。目前,这组卢溪桥上的石刻已经成了社区专栏上的装饰。

到了清代中期,卢氏家族日趋没落,就把这块地转卖给当地富商杨氏,杨氏耗时25年,重新铺埕盖房。从清道光年间起,杨氏花费了25年时间,建起并排三大座四进的大宅院,中间有两条笔直的小巷相隔,不失为福建红砖区建筑之精品。 

鎏金的雕刻
似曾相识的流行语
精雕细刻
各种窗饰
各种窗饰
雕刻精致的圆柱底座
门前的两块石头叫门当,门楣上的两根木雕叫户对。有门当必有户对。古时择偶讲究门当户对。


忠字:历史的痕迹
红砖:莆田特色的埕
台阶的大石也是精雕细刻。
玻璃天窗


杨氏民居是典型的清朝建筑,也是涵江红砖厝优秀代表,为三大座并排的四进大宅院,有前埕后院。最特别的是三座宅屋间的一条红砖小巷,小巷从墙体到地板皆用方砖砌成,幽深静谧。
如今的杨氏民居宅院内,依然有人居住,杂乱摆放的家什昭示着这里也只是寻常百姓人家。徘徊卢埕周边,只能感受到涵江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独有的安详与灵性,惟有宅前的“卢溪”流水,知道千百年的世事变迁。
莆田老房子特有的壁画
莆田老房子特有的壁画
莆田老房子特有的壁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方二十五坎和杨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