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上午,我们三位老师风尘仆仆赶去仙岩实验小学,就课堂学习模式的变革有一些学习交流。

第一节是《草房子》阅读交流课。初见课堂,四人小组,共同讨论,同桌汇报,或小组汇报,与共同体颇有相同之处。但细品还是有些生搬硬套感。比如小组汇报结束,会有一个同学提出是否有什么建议。提完这个问题后,老师就会介入邀请举手的同学回答,进行师生交流。原先在台上汇报的小组在这个时候就会默不作声回到座位,接下来都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交流,缺少生生交流。这点我们学校的共同体更有现场生成感,学生动态感。今天的阅读课,老师的语言较多,课堂表现力不够,教学不太流畅。但不得不说这个班的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字描述,都很优秀。在最后环节,写写对这本书的体会,学生在书签上写的词汇量丰富,表达无压力。优质学生素质碰上共同体学习模式,相信会更加出彩!

第二堂课是梁恕俭教授上的《军神》。这是一位东北教师,声音粗犷有力,课上气氛高昂,非常大气,动不动就高歌一曲,动不动就作诗一首。他自己美其名曰创生课堂。先来说说他的课堂结构。每一堂课,梁老师会分6个板块上。他说,每拿到一篇课文,他会花6小时备课,其中2小时思考分板块。他提供了几个课例。他的板块会根据文本不同,稍作调整。

第一板块是字词通关。把本课词语列在一块,旁边出现课文内容填空,需要把词语填进去。这样即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一举两得。第二板块会对课文背景或作者进行简介,最后仍能总结成一首诗。整体感知板块,一首诗加几个课文关键词,让学生边读诗边思考,哪一句诗对应哪个关键词。用这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大意。后面三个板块会根据文本不同,语文要素特点,展开活动设计。比如采访、辩论、导游路线图等情境设计。打油诗几乎会在每一版块出现,配合耳熟能详的歌曲。

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根据板块顺序,花半个小时预习,十分钟练习小组汇报。第二课时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轮流汇报一个板块。

无论是课堂学习模式,还是教师学生的角色站位,亦或是老师开放性的提问,创生课堂跟共同体课堂像孪生姐妹。真正在追求学为主的课堂,最后都会越走越像,偶然遇见,仔细看看,原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