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精,才是日计划持续下去的关键

有时候盲目贪多求快,可能让自己陷入焦虑的陷阱后停滞不前。倒不如小步慢跑,在少量而持续的成果里踏实前进。

连续两天没能按时完成计划内的任务了。

事情一件一件积累下来,仅仅两天的时间,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务,再加上落下的那些,待办事项列表上没打勾的内容越来越多。每次坐下来准备要开始做点什么的时候,都觉得不知道要从何下手。

原本做计划的时候是按照一周可用的时间来打算的,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务和可选任务。虽然也留出了突发事件处理的时间,可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以及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占用的时间长度。

昨天跟小F和他的朋友聊天用掉了一整天空闲时间的一半,导致meditation和读书都没做。今天去了一趟医院,晚上又听了一个半小时的分享课,21点半才开始今天的回顾。

眼看着马上就到该睡觉的时间,面对着电脑屏幕好半天,大脑都是空白的,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愣了好半天,才想起来虽然几个固定的任务都没做,但下午还是完成了这两天落下的几件事情。

处理完历史遗留问题的感觉很好,觉得整个人很清爽,感觉接下来可以一身轻松地重新启程了。

连续两天不能按时完成计划,让我开始反思目前的状态。

以往都是习惯性地先批判自己的行为,把计划不能完成的原因全都归结到自己没能好好利用时间上,下一步行动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时间浪费,杜绝突发事件。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计划仍旧完不成。大多数的时候,未完成的事项累积得越来越多之后,就干脆放弃了计划。
断舍离.jpg

今天突然想到,会不会是计划本身出了问题呢?

制定计划的时候,对于每一天的安排,我分成了固定任务和可选任务两大类:固定任务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属于习惯范畴;可选任务则来自三大年度目标,只是把分解后的任务列出来,在有多余的空闲时间的时候推进。本来觉得固定任务每一项都不费时,做完一天还有足够的时间,至少能推进3个可选任务。但这几天执行下来,发现实际跟想象差太远。

一方面,除去生活起居、一日三餐和带娃的时间,一天里面可用的时间比想象的少太多;

另一方面,五件不费时的事情加起来,就已经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掉了,可选的目标事件根本没办法推进。

再加上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自己又生出了新的想法,加了新的任务进去,导致这几天以来有几件事情一直在待办事项列表上待着,完全没有推进过。

今天静下心来仔细想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对于时间的认知,似乎还一直停留在以前的状态里。总觉得一天的时间很长,可以做很多事。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因为有了小家伙,我每一天真正能自己做事的时间只剩下了三分之一。这点时间,是做不了太多事情的。

做计划的时候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下意识地安排了很多任务,让自己的每一天看起来很充实。这几天执行下来发现:虽然也有计划都能完成的时候,但代价是牺牲了陪小家伙的时间,虽然任务完成了,但内心充满了自责;而且,为了赶着完成任务,心里一直处于焦急的状态,一整天下来特别累。而全心全意地陪小家伙,不那么紧凑地安排一天的生活有人来聊天就去聊天,最后的结果是没完成的任务越积累越多,总觉得没有兑现对自己的承诺,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想来想去,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现在一天就是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就是做不了很多事的客观现实,基于这个现实对原有的计划进行调整。把目标达成的时间范畴拉长,不着急在原定时间内完成。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less-is-more.jpg

与其为了看起来充实安排过多的任务把自己压垮,最后万般焦虑之中放弃计划,不如减少每天的任务量,以缓慢而稳定的节奏去推进目标的达成。

在日计划这个层面上,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产出。无所谓多少,关键是持续

对于刚开始建立自己的习惯和节奏的人来说,过多的任务安排很容易导致情绪紧绷和任务积压,随之而来的压力和焦虑会让人对计划产生排斥,从而导致计划流产。

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一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多。在做日计划的时候,一味贪多,最后反而可能失去了坚持的动力。在计划上做断舍离,每天只完成一两件重要的事情,看起来好像不那么厚重。但把视野拉长,在少量但持续的成果里看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和用表面的充实给自己套上一个巨大的枷锁后停在原地,哪一个更充实呢?

少而精,才是日计划持续下去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而精,才是日计划持续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