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接地气版的落实方式》

《“断舍离”接地气版的落实方式》

“断舍离”的概念火了好多年,火到跟大部分人说起来都不需要额外加注脚,可见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痛点拿捏之准。

概念大概了解,原书却是昨天在图书馆偶然邂逅才认真读的。我曾经以为的“断舍离”无外乎极简、唯美、低欲望,一读吓了一跳,原来原著者的原意主要是唯美,至于“极简”,只是相对而言,而“低欲望”更是八杆子打不着。

比如,她的职业装备六套,休闲装备六套,但每一套的使用周期是一至两个月,衣物换新频率是每个月一套;床品常备两套,每半年淘汰一套。我瞅了瞅自己身上五年前买的风衣,想了想床上从七八年前就开始服役的床单,不禁有些汗颜。

这样说起来,所谓的“极简”生活,倡导的并非低物质、低欲望,而是减少同一时间持有物品的数量,仅仅是数量上的“极简”;为了满足新鲜感和占有欲,只是增加了物品轮转的频率。

这个操作,接受着“艰苦朴素”价值观长大的我,是万万不能苟同的。比如,因为同时打开了两盒牙粉,为了减少物品数量就直接丢掉一盒这种事,我是很难下得去手的,敌不过心里汹涌的愧疚感。

但反过来说,这样清爽整洁的环境对于常年生活在物品堆积环境中的我而言,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光是看看图片,都觉得呼吸畅快了几分。那作为一个普通消费水平的普通人,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

一、控制同一时间持有物品的数量

前面说到我的床单从七八年前就开始服役,但我有十几条床单,均摊一下每条床单的平均服役时间,其实跟半年淘汰一条也差不多。

但是!区别在于,我的十几条床单都是半旧的,而半年淘汰一套的好处在于,常用常新!常用新东西的快乐,你想想,是要远大于拥有一堆半旧东西的。

所以,目前阶段正确的“断舍离”启动方式,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遵循“只出不进”的原则:

坏损物品——淘汰;

不喜欢、用起来没有愉悦感的物品——淘汰;

使用时对自尊水平有负面影响、没有展示冲动的物品——淘汰。

渐渐的,持有物品将渐渐减少到合理数量。以“易收纳、易整理、高频使用”的原则持有物品,按照以上三条原则淘汰物品,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以及掌控感会慢慢提升上来。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不要囤货!!!物资匮乏时代已经过去了,需要什么再去买什么,需要多少就添置多少,那些因为满减、包邮凑来的东西,很多都逃不过被遗忘和过期的命运,看似节俭的购物习惯,其实是一大浪费。

二、慎重添物,添就添能力范围内最喜欢的

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那些大品牌的高价货,看来看去,喜欢是喜欢,但想想那高昂的品牌溢价,总觉得,值吗?最终下单的,往往是有点喜欢也说不上那么喜欢的平价商品,用起来也没有多么的珍惜和在意。

在这个问题上,我姑父可谓参透了要义,很多年前他就说,一件东西,有便宜的、有贵的,那一定是买那件贵的,因为这样我用的就是一件很贵的东西,心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当时我妈对这种不会过日子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了很久,但姑父这样的价值理念,培养出了高自尊的堂弟。一个小县城的孩子,敢于放弃上海交大,复读考上清华,一路到谷歌总部,又辞职创业,风风火火。因为他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就算失败也没关系,价值感已经牢牢住在了心里。

所以,购物并不仅仅是花钱、买东西,实现一个实用角度的功能。塑料袋和LV都能装东西,但附带给人的自尊感和价值感,是难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越贵的东西就一定给人更好的感受,也不是倡导大家能买多贵的就买多贵的,而是希望大家选择能力范围内最喜欢的,尽情享受,每一次相伴都是一场美好体验。

三、最大平面原则

令我们着迷的那些ins家居图片,无一不是保留了大量的留白,展示在外的东西,多是以装饰性为主。把生活杂物收纳到看不见的地方,是放松身心的关键一步。

如果你想说,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都收起来呢?请跟我一起默默执行第一条,哈哈哈哈~第一、第二条都执行好之后,即使少数日常用品留在外面,也是赏心悦目的。

留出最大平面,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清理卫生容易!东西越多,卫生死角越多,清理起来越头疼,就越不愿意清理。想想要擦一张空无一物的大桌子,有什么难度吗?so easy!对不对?

擦完之后,是不是就想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或者沏杯茶看看书、看个电影,这不是比在杂物堆里吃着方便面刷综艺巴适多了?

四、最少动作原则

这一点也是“断舍离”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一步。作者说,物品的摆放,要遵循从取用到收回步骤最少的原则。

比如说,如果把厨房的碗盘从小到大重叠摆放,那拿下面的盘子,就需要把上面的大小碗挪开,用完再把大小碗摞在上面,加上开关柜门,至少需要六个动作。

如果把碗盘分开单独摆放,只把少数形状大小一样的餐具重叠,用的时候直接从最上面取用,动作就能减少到四个。

别小看这省下的两个动作,整个厨房流程走下来,如果都能遵循最少动作原则,不知道要从容多少。省下的时间发发呆刷刷剧,它不香嘛!

在这个原则之上,我又衍生出了“尽量在一地一次性完成此地能完成的全部工作”原则(对,就是我瞎编了个烂名字但很好用的原则)。

以前我在家总是看上去很忙碌的样子,不停在屋里各处来回穿梭,但事实上效率并不高,就是因为我对在全屋要完成的动作没有进行过整合,一会儿去阳台晾个衣服,一会儿去拿棵葱,一会儿去取个凳子,虽然效率不高,但是瘦身效果,亲测有效(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

聪明的你大概已经发现了,“断舍离”式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或许会省力、但绝对不省心的生活方式,需要你认真思考、全盘规划自己的生活。但这世间又哪里来的毫不费力的美好生活呢。努力得到的过程,本身就很美好,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接地气版的落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