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巴菲特如何发现、挖掘项目价值

巴菲特投资过可口可乐、苹果、华尔街邮报、高盛,富国银行,每一笔投资案例都堪称经典。在巴菲特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保持2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为了搞清楚巴菲特是如何选择投资,每年都会有无数投资界的精英跑到奥马哈的小镇,听巴菲特传道。还有人一掷千金,就为了跟巴菲特吃顿午餐。

1929年10月,发生了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金融危机,美国纽约股市一天暴跌12.8%,无数的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到整个欧洲和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30年8月,巴菲特在奥马哈出生了。

巴菲特也是贫穷家庭的孩子,父亲一开始在银行工作,然后下岗,跟朋友一起创业,也没赚到钱。童年的记忆里,生活就是一蹶不振,物质极为匮乏,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

苦难造就梦想。巴菲特6岁开始尝试挣钱,他们全家一起去远郊度假,父母给了他一小笔零花钱,大部分孩子,可能会用这笔零花钱买零食犒劳自己,但巴菲特却看到了生意,他用25美分的价格买了6瓶饮料带在身上,到了湖边不是自己给喝了,而是找人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出,赚了5美分。巴菲特觉得效果不错,就复制这个模式,在家里开始零售批发的买卖。他从祖父的杂货铺里进货,然后挨家挨户的上门兜售。

当时巴菲特选择进货的商品不是拍脑门决定的,他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调研方法,来判断商品是否热销。巴菲特会经常拉着好友一起去加油站里数自动售货机掉出的瓶盖数量,看哪些产品最好卖。他俩会把捡到的瓶盖运到巴菲特家的地下室里,然后分门别类地堆成堆,从而找出哪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哪家公司的生意最好,然后有选择性地去祖父家进货。他想把生意做大时,就把朋友拉进来合伙做,那时,巴菲特只有9岁。

13岁时,巴菲特开始送报。不一样的是,他建立了5条送报路线,每天要送500多份报纸。送报期间,他还会利用对冲机制,来降低风险。什么意思呢,就是他除了送《华盛顿邮报》,这是人家报纸要求的,还会送《华盛顿邮报》竞争对手的报纸,这样无论用户订阅哪份报纸,他都稳赚不赔;同时,为了增加收入,他还会同时出售其他产品,赚取超额收益。当时,他每个月收入达到175美元,相当于一个白领的收入。

初中的时候,巴菲特拿1200美元给自己买了一个农场;高中时与好友合伙成立公司,大赚一笔;大学时,利用课余时间监督6个县城的50个报童,每天完成送报工作,大学毕业时,巴菲特已经积累了9800美元的第一桶金。

回顾巴菲特的青少年时光,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最少有两点,是巴菲特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一,幼年的贫苦生活不但没有磨灭巴菲特的意志,还给了他一个追寻一生的目标——变得富有。也正是这个目标,激励着巴菲特去思考,如何从项目中赚取更多的利益,别的小朋友在玩耍、读童话时,巴菲特开始读《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就是最初的写照;稻盛和夫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极度渴望,才能有所获得。

第二,他的父亲非常的勤奋、努力,克勤克俭,这也影响了巴菲特。经常有人问巴菲特,到底如何成功的。他说,我中了“卵巢彩票”。就是家庭对他的影响。投胎是个技术活,巴菲特觉得,自己投胎就中了彩票。

巴菲特决定把自己的商业嗅觉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他认为做企业没什么意思,投资才是王道。于是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跑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系,因为那儿有位老师,是他的偶像,叫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是当时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他写的《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这些书提到了一个影响巴菲特一生的概念,叫价值投资

1956年,巴菲特27岁,他已经靠投资赚了14万美元,对于当时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后来,格雷厄姆金盆洗手,退出了投资圈。巴菲特也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决定自己创业。因为巴菲特太年轻了,一脸的稚嫩,谁也不放心把钱给他打理。

于是,巴菲特决定打价格战,撕开一道裂缝。当时,其他公司不管客户能不能赚到钱,都要收取2%~5%的固定管理费,巴菲特的公司只收取每年盈利超过4%后的1/4。

另外一方面,巴菲特还开始了投资合伙人制度,只要给他10万美金就能成为合伙人,还采用了众筹模式,允许熟人共同出资和他一起成立投资公司。

随着巴菲特在股市投资的不断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加入到了这只队伍。到1969年,巴菲特管理的总资产已经高达1.11亿美元。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年的5月,所有人都在为牛市欢欣鼓舞,而且相信牛市会继续的时候,巴菲特选择关闭了合伙人公司,退出投资界。


退出投资圈后,巴菲特又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儿,就是改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当年纺织厂的竞争异常激烈,盈利模式也很弱,加上伯克希尔进行了错误的改造,1962年,它的运营损失就高达220万美元。持续的亏损,导致股价暴跌,到1962年底,伯克希尔的股票已经跌破每股8美元。

很多时候,暴跌中的股票除了风险,也能跌出来机会,巴菲特发现虽然伯克希尔的盈利看不到起色,但当时它的运营资本(资产减去债务后的盈余)高达每股16.5美元。也就是,运营资本越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流动资金越多。

所以巴菲特相信,伯克希尔公司还是有价值的。1963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已经成为了伯克希尔最大的股东。

但亏损仍在持续,变卖期间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怎么办?巴菲特决定还是用他擅长的方式,通过投资改变这家公司,之后的巴菲特通过并购的方式,分别购买了一家保险公司和银行信托公司,合并到伯克希尔的业务里面。

1970年,当巴菲特解散合伙人公司的时候,巴菲特个人已经拥有了伯克希尔29%的股份了。于是他自任董事长,并且首次在伯克希尔的年报里拟写了一封致股东们的信,公开表达他经营企业的目标和方法。信中提到了他的一些管理思路、投资心得,并公布了公司在1970年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伯克希尔的改造非常成功。这家传统的纺织企业在纺织上只赚了45 000美元,但是,它从保险业中赚取了210万美元,从银行业中赚了260万美元。

为什么保险和银行这么赚钱呢?是行业特性?还是这两家企业异常优秀?

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巴菲特可以利用这两家企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投资。

截止2020年11月的高点,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已经高达352500美元一股。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你能如此成功啊?”

巴菲特说:“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家,因为我也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因为我也是一个投资家。”

大部分的人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投资家,只在一方面擅长。而巴菲特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正因为他了解企业的价值,才会更好的投资;而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投资家,所以也能管理好企业。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家,看重的都是项目的“价值”。巴菲特的核心武器--价值投资。如果要用一句话概述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真谛的话,那就是以企业主的心态,精选少数几家杰出企业的股票,低价买进,并长期持有。这里面一共包含了5个要素。

第一要素:企业所有者。

企业所有者就是让我们以企业老板的心态去做投资,把所投资的企业当作自己参与经营的公司来看待。这一点是大部分投资人都缺乏的。人们只关心股票的价格涨势,而忽视了股票涨跌的本质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状况。

巴菲特在投资所有公司时,都有一定的带入感,如果这家公司不能按照他的预想前进,他甚至会发起股东大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而巴菲特认为,这是关于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一句话。

第二要素:杰出企业。

想要获得长期的受益,精选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杰出企业是投资的不二法门。

如果一家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可以持续、长期的保持下去,他的管理者诚实能干,把股东的权益放在首位,那么他的内在价值早晚会在股价上体现出来。选择这类拔尖的企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一种常识。

巴菲特曾说,寻找超级明星股给他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机会。一个二流的企业,过几年可能还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所获得的结果也只可能是二流的。

因为新能源这个概念,比亚迪被炒得很热。2008年,巴菲特就以1.03美元的价格买了2.25亿股比亚迪港股的股票,占当时比亚迪股本的10%。

巴菲特说,他之所以重仓购买比亚迪的股票,就是因为他与芒格非常看好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芒格就曾经说,王传福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他不但可以像爱迪生一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样也可以像韦尔奇一样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因此比亚迪也成为了12年来巴菲特唯一一只中国股票,而且从来没有减仓过。

第三要素:集中投资。

巴菲特曾说,多样化是无知的保护伞,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且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选五到十家价格合理且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是一个极好的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巴菲特2020年3季度所持有的股票,其中一半的股票都是苹果公司,仓位占比47%。苹果公布的最新数据能看到,巴菲特目前以10.03亿股的数量,位列苹果的第三大股东,按照2021年初127美元/股的股价来计算,单单苹果公司的股票价值,就接近1300亿美元。除此之外,加上第二大重仓美国银行,第三大重仓的可口可乐和第四大重仓的美国通运,在伯克希尔的持仓组合中,占比就已经接近70%了,非常的集中。


第四要素: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简单来说就是要逢低买进,而且买进价格要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有人可能听过这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2007年中国石油刚上市的时候,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它开盘以48.6元/股的价格、8.9万亿人民币的市值成功成为当时世界市值最高的企业,简直就是国人的骄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并没有继续辉煌,而是走出了一条几乎持续下跌的阴线,坑了很多人。

2021年年初,中石油股票价格只有4.28元/股,十三年间暴跌91%,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痛。但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曾在这家企业上赚取过超7倍的利润。

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巴菲特以4.88亿美元,买入了中石油1.3%的股权,算是外国投资者关注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之一。当时的中石油一年的利润就有120多亿美元,但市值仅为370亿美元,市盈率仅仅只有3倍。巴菲特分析了海外其他石油巨头,发现中石油的估值应该在1000亿美元左右才对,再加上超高的股息分红,可以说是一笔安全边际非常高的投资。而当2007年,中石油回归A股时,中石油的市盈率已经接近17倍了。而且石化企业的股票与国际油价关系密切,毕竟越便宜的油价意味着石化企业成本越低,因此也更容易赚取超额收益。但当时的国际油价已经从最低的25美元/桶涨到了75美元/桶,巴菲特认为中石油不再便宜,安全边际不足,便果断卖出了股票,最终获利超过35亿美元。而造成国内股民与巴菲特收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安全边际问题,即使再好的企业,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一样很难赚到超额收益。

所以,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选择某个行业,市场经常会陷入无意识的疯狂,这种亢奋的情绪与高估值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谨守安全边际的原则,抓住那少数的几次机会,少犯错误,比什么都重要。

第五要素:长期持有。

对投资新手来说,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持续关注每日股价的涨跌,追涨杀跌,高买低卖。如果你之前已经按照前4步,买到了优势的股票,请不要再担心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买下一家公司的心态,长期去持有股票,复利累进,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长期投资是最聪明的,而且是自然而然的选择。1989年的时候,巴菲特就买了富国银行这只股票,这一持仓就是30多年,他赚了多少钱?答案是超过数十倍的收益。不过在2020年年中的时候,由于富国银行的财报显示,它的亏损可能会加剧,巴菲特在2020年3季度减持了50%的股份,并加仓了它的竞争对手美国银行。

很多人在投资或做事情时,喜欢短期跟风,赚快钱,但如果你缺乏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许短期内能赚钱,但是你所失去的则是做深做精,赚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其实,核心的竞争力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了解一点,而是要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做的够深,而这与持续在某一领域投入时间去研究、去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5点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核心要素,它们分别是企业所有者、杰出企业、集中投资、安全边际、长期持有。


其实巴菲特最能打动人的,并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管理知识,学习财务知识,学习如何经营企业。90多岁了,还在努力学习。

巴菲特有句名言:我的工作本质上只是收集越来越多的事实和信息,只有少部分时间会思考这些信息是否能引导自己做一些事情。

学习,有时候就是我们对抗衰老和投资自己最好的方式。

(图片来源:360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巴菲特如何发现、挖掘项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