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全景

8月9日,晴。

阅读书目:《2666》。

作者:波拉尼奥出生于智利,是个地道的南美作家,但能写出如此构思精妙、气势恢宏的作品的作家自然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人生经历。实际上,波拉尼奥一生的精彩程度丝毫不比小说中的人物逊色。他参加过军事政变、遭受过流亡,除了祖国智利外,他还在墨西哥、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长期生活过,从事过仿真珠宝店的店员、露营地守夜人、酒吧服务生、洗碗工等工作,对拉美和欧洲国家的历史、社会状况和人物性格了解之透彻,都可以从他的这部遗作《2666》中展现出来。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末拉美作家的代表人物,其最知名的两部作品《荒野侦探》和《2666》常常被用来与两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的作品相媲美。

图片发自App

金句:

墨西哥知识分子与权力的联系源远流长。这不是说投靠权力的人们都是居心叵测的。甚至连这样的投靠也不是符合规矩的投靠。我们可以说,投靠仅仅是找工作。但是是与政府一道工作。

那时夜幕刚刚拉开,夜晚的真相开始一一展现,像旷野里的人那样时隐时现,或者好像一种陌生的病菌在血液里循环而我们全然没有察觉。

无用的东西流行,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而是为了成为时尚,或者是区别他人的标志,而无论时尚还是阶层的标志,都需要别人的敬意、赞美。

读书可以产生快感,会感到生活的乐趣,或者活着的悲伤,尤其是可以有学问。

我高兴是因为我看见别人快活,是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觉得快活,可实际上我并不快活。 现在的自己是这样一个状态吗?

记录与感悟:这本书,光听书名便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这串数字的含义,作者本人并没有在书中给出明确的答案,评论界也是众说纷纭,但如果从作品的主题来看,我们更能接受的说法是,这是人类灭亡的时间。因为,在这本长达百万字的作品中,作者看似描写了5个关联性并不强的故事,但中心却都直指墨西哥圣特莱莎,围绕着这座城市的连续不断的妇女被杀事件,作者以几百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横跨近十个国家的人文景象,多视角展示了人性中贪婪、丑陋的一面,对人类的生存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也被称为是西班牙语版的《清明上河图》。

一、《2666》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666》是作者波拉尼奥的遗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波拉尼奥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曾经宣布为了出版人和他的财产继承人,他准备将这部鸿篇巨制分为五个独立的长篇小说出版,但读过整部小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部作品的五个部分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为了主题的完整性,这部小说最终并没有被拆分开来,而是成了一部难啃的大部头。整个故事可以用阿琴波尔迪、阿玛尔菲塔诺、圣特雷莎凶杀案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由这部作品的故事简介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线索所引领的故事或者困境都没有一个结局,作者用这种开放式的描写方式引导读者自己去品味小说的内涵。同时,从这三条线索出发,这部作品的主题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你可以从阿琴波尔迪的视角了解欧洲历史和战争的残酷;也可以从阿玛尔菲塔诺的视角看到欧美知识分子对于文学和人生的迷茫;还可以从圣特雷莎的凶杀案中看到政治和人性中黑暗和丑恶的一面。这也许正是这部全景式小说的伟大之处。

二、《2666》中揭示了怎样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环境问题?读完这部《2666》,你印象最深也最为疑惑的一定是作者对圣特莱莎凶杀案的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法详尽描绘了邪恶与暴力的行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恐惧感。波拉尼奥并非要描写一部侦探小说,也不是为了蓄意宣扬一种恐怖的气氛,而是用这一系列的凶杀案,揭露拉美地区真实的历史和社会现实。2002年一位墨西哥记者曾撰写过一部名叫《沙漠中的骸骨》的新闻报道,讲述的就是墨西哥北部的边境城市华雷斯市在20世纪90年代频繁发生的女性被害案件。而这也被认为是波拉尼奥的小说《2666》里圣特莱莎市的原型。悲剧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人性问题和人们迷茫、恐慌的生存状态。最令人痛惜的和恐惧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和官员们的腐败无能,有些官员与犯罪集团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造成了贩毒、走私和凶杀案件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女性失踪和被害的态度从恐惧到习以为常,最后到漠然。波拉尼奥倡导以文学创作的形式真实记录,提出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唤起人们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在小说中,作者将阿琴波尔迪、阿玛尔菲塔诺和年轻的警官拉罗·古拉化身成了纯真和勇气的代表,阿琴波尔迪和阿玛尔菲塔诺历经人生的波折却仍然坚守着内心的真实,警官拉罗·古拉面对暴行,保持着独自抵抗的勇气。波拉尼奥看到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并且坚信唯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坚持对真善美的向往,才是拯救人类生存危机的唯一出路。

三、《2666》中对于文学、爱情和精神救赎的探寻。阿琴波尔迪的小说饱含了他充满创伤的真实人生经历。战争的洗礼、人性的冷酷,但同时,他又保有了对人生爱与美的追寻,他在作品中追忆着自己与瞎眼妈妈、瘸腿爸爸和纯真小妹一起度过的童年生活。这也正是作者波拉尼奥对于文学的期待,面对现实的困境,是刻意逃避还是勇敢揭露,成为了衡量一位作家是否具备文学信仰的标准。对于爱情,波拉尼奥的观念也是十分的真实而纯粹。读完整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中焦点人物选择的恋爱对象,都有些反传统。在爱情与物质混杂的今天,作者试图通过小说故事引导人们抛弃现实和传统思维的束缚,勇敢地追求最真实的爱情。对于人生的迷茫,作者并未像前两个问题一样,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恰恰相反,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行色匆匆,从不安定的,这似乎预示着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答案,人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流浪、漂泊、体验、探寻才能品味出自己的独特意义。

这样的社会全景式的描写无疑是必须具备严谨的结构、广阔的视角、复杂的结构,作者深厚的功底可见一斑。作者用理性且冷峻的笔法描述圣特莱莎市凶杀案,却用感性的描述去描绘主人公的爱情和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这样的驾驭能力实在是让人为之叹服。一直以为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据说人类之所以走到食物链的顶端,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讲故事的力量使团队力量得以充分发挥而得以一步步战胜其他强大的生物,我想是有其道理的。社会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强大却也日益变得麻木、焦灼,这是现实,不容忽视的现实,单纯变为复杂,套路伪装人际,冷漠代替真诚,总有一些我们应该思考、努力、坚持的,否则,世界最终会日益冰冷而无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