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86] “韩信拜将” ——老板:别人为什么追随你?

图片发自App

【原文】 (略)

[白话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事迹,所以没有资格被举荐担任公职,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技能,做点小生意也不行,只能跟着人混吃混喝,人们都很厌恶他。

有一次,韩信在城外钓鱼,旁边一个洗衣服的老妇,看他饿得可怜,拿饭给他吃。韩信大喜,说:“我以后一定重重的报答您!”洗衣老妇怒道:“大丈夫连自食其力都做不到,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我还指望你什么报答!”

淮阴的屠户里有些恶少欺负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刀带剑的,实际上是个胆小鬼而已。”于是当中侮辱他说:“韩信你要是有本事不怕死,你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盯着他看了半天,低头从他裤裆下爬过去。满街人都笑韩信胆怯。

[点评]
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话说的是留侯张良,可是用在这时候的韩信身上也不错。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仗剑跟从他,在项梁麾下,也没混出什么名堂。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从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数次给项羽进策献计,项羽都不用。刘邦到蜀国,韩信逃离楚军,投奔汉军,还是籍籍无名,当了一个仓库管理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依法当斩。同罪的十三人都已经斩了,轮到韩信,韩信抬头仰视,刚好看见夏侯婴,就大声喊:“主上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听他出言不凡,又见他相貌雄壮,当场释放,和他谈话,非常欣赏他,于是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他为管粮食的治粟都尉,也没有特别重视。

韩信经常跟丞相萧何交流,萧何很欣赏他。刘邦到了南郑,诸将和士卒都想回到东部家乡,逃跑的人很多。韩信估计萧何已经跟刘邦推荐过自己几次了,还没有结果,心想刘邦也不会用他,于是也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汇报,自己起身就追。有人跟刘邦汇报说丞相跑了。刘邦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喜又怒,骂萧何说:“你怎么也会跑?!”萧何说:“臣不敢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你去追谁?”答曰:“韩信。”刘邦又骂:“诸将逃跑的有数十人,你不去追,一个韩信有什么好追的,你骗我吧!”萧何说:“诸将易得,而韩信是国士无双。如果大王您只想做一个汉中王,有没有韩信倒无所谓,如果要东向以争天下,非韩信不可!现在就看大王您的决定了。”刘邦说:“我也想东征,怎么能郁郁寡欢的呆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如果您一定要东征,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用他,他终究还是会跑掉的。”刘邦说:“你这么抬举他,我就任命他为将吧!”萧何说:“做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是不会留下的。”刘邦说:“那就做大将。”萧何说:“幸甚!”于是刘邦准备召韩信来,给他任命。萧何说:“大王您素来傲慢无礼,如今要拜大将,跟招呼一个小子一样,这正是韩信要走的原因。大王如果决定拜他为大将,一定则良辰吉日,斋戒,设坛场,礼仪齐备,然后才可以。”刘邦同意,于是通知某月某日要拜大将。诸将都很欢喜,个个都以为是自己,等到拜将那天,才知道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

[点评]
能够发现这个韩信人才的萧何,可以称得上是伯乐,“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要不是萧何,估计韩信就只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了。
韩信的被发现,司马光用墨如泼,可见在政治家、帝王之师的司马光心中,人才对于治国是多么重要,这是写给有宏图远志的帝王看的。

韩信拜礼毕,上坐。刘邦说:“丞相数次向我推荐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教我呢?”

韩信辞谢,问刘邦说:“如今大王您东向以争天下,是和项王争吧?”

刘邦说:“是啊。”

韩信:“那么,大王您觉得自己的勇悍仁强,比项王如何呢?”

刘邦默然良久,说:“我不如他。”

韩信再拜祝贺说:“大王有自知之明,我也觉得您不如他。不过,我曾经事奉他,可以跟您说说他的为人。项羽怒声一吼,能让一千人心惊胆裂,但是,他不能用人,不能任属良将,所以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亲切,别人生病,他能流着泪把自己的饮食都分给别人吃喝。但是,当人家有功劳,该给人封官进爵的时候,官印都刻好了,他还舍不得给出去,放在自己手里磨蹭啊,印角都磨圆了,还没到人家手里。这就是他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他的勇和仁,又有什么用呢?项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定都关中,而是定都彭城,这是没有王天下之志。他背弃义帝的盟约,只把跟自己关系好的封王,没有公平。诸侯各国的将领,来跟他出征,他就把这些将领封王,把人家之前的王撵走,又把义帝迁到江南,他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百姓没有亲附于他的,都是畏惧他的威强罢了。他名义上是霸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强弱之间的转换,随时发生。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士,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有功之士,何所不服!以义兵跟从思念东归的将士,谁不奋勇争先!况且三秦之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本来都是秦将,他们率领秦国子弟兵数年,伤亡不可胜计,又欺骗士兵,投降项羽,到了新安,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子弟,唯独他们三人,得以封王。秦国父兄怨恨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楚国强以这三人为秦地之王,秦国人民能爱戴他们吗?反过来,大王您当初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国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人民没有不希望大王您做秦王的。而且按当初义帝主持的诸侯之约,正是应该您王关中,这秦国人民也都知道。等到大王您被贬到汉中,秦国人民无不痛恨。如今大王您举兵东向,三秦之地,根本不用战,就可传檄而定。”

刘邦闻言大喜,只恨认识韩信晚了,于是言听计从,由韩信指挥军队。萧何留守,收取巴蜀粮租,供应军粮。准备东征。

[点评]
做老板,就要舍得给人封赏,因为这就是你对大家的主要价值所在。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封赏呢,两个关键,第一是力度要大,第二是一定要及时。《孙子兵法》说:“赏不逾时”,马上就要到位。项羽这种性格,他理智上也知道该给人家封赏,但是,感情上过不去。这官要封出去,这钱要拿出去的时候,就跟割他身上的肉一样,他自己痛得下不去手!别人呢,等得胸闷心凉,恨不得一头撞死,谁还受得了跟他呢?

老板的性格,必须是轻财好义,刘邦就从来不把钱当回事。项羽那样把钱当成自己身上的肉肉,就成不了大事。

韩信分析透了项羽的“勇悍仁强”,不过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徒有其表。这是项羽的“个人”强大背后的“领袖”弱点。

韩信总论刘邦项羽的做法及其背后的优劣,纵览天下大势,不啻一场“隆中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86] “韩信拜将” ——老板:别人为什么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