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病,我没药啊

在某个公号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精神病主题文艺作品的流行,说明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特性而愿意妄想自己是精神病患者。

你是否一下想到了很多例子来佐证?

就好比明星艺人这个群体,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癖好,特立独行的骚操作。

无论偶发性还是突发性,也无论真或假,与众不同的特质的确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人设。

动漫角色,影视形象,产品定位,无处不人设。

不单依托镜头表现生存的演艺圈如此,就算我们这些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标榜自己的独特。

比如三五成群的少年少女,嘻嘻哈哈,招摇过市。

突然有一人在半路停了下来,抬头望天。

小伙伴注意到,问他干嘛。

他仰着头,朝着某个方向,目光悠远地说:

刚刚有猪飞过。两只。

……深井冰啊。

至于影视小说漫画作品中,“精神病现象”也确实更普遍。

主角配角,总得有一个脑子不正常,不然情节就无法展开,就无趣了。

更何况,塑造一个“脑子有坑”的角色,对作者对读者,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很爽的体验。

如果人设足够不正常,故事再天马行空胡乱发展,都有的解释。创作者肆意妄为地劈叉式创作,怎么吸精怎么来,而观众老爷们,则自动将一切违和感合理化。

只要戴上神经质追捧滤镜。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毕竟,塑造不正常容易,想塑造得出彩却不容易。

人人都可创作的时代,大家都憋着劲想要不落俗套,推陈出新,以博关注焦点。

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基本全都存在泛滥了。

而且,历史是个圈,兜兜转转,一切都在重演,一切都相似。

圣经都说了,太阳底下,本无新事。

所以,你每一次的自以为独特,都只能代表见识太少。

都是别人玩剩下的。

对,戏精很受欢迎,毕竟,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但,过于刻意的“营业型”戏精,就不一定讨人喜欢。

可惜,他们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还自以为光芒万丈。

为这份自傲和努力,感动。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我唔知。

许是不想泯然众人,许是想感受自己的存在,以至于不惜矫揉造作,自欺欺人。

当然,人嘛,最重要是开心咯。

你开心就好。

马克·吐温曾说:“当你发现自己站在了大多数人的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了。”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相反。

每个人都在千方百计站少数,或让自己成为少数。

结果,墙头草群体,疯长。

想标榜自己的独特和独醒,却没有真正内核的支撑。

醉里挑灯看剑,回首:好嘛,一地醉汉,唯我独醒。

于是执剑天涯,大杀四方。

其实,哪来那么多清醒的人。

越清醒的,反而越喜欢装糊涂。

糊里糊涂的,反而喜欢装清醒。

大家都有病,可惜你我都没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病,我没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