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问题出现

教学《春》这篇文章,教参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中优美的情境”,“要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这是我教学中忽视的,因为以前的阅读中,我很少有这样的阅读经验,也很少主动想象景象,通常看到写景文章或片段,都会直接跳过。

再学习并备课《春》,我忽然意识到忽略想象,是一个巨大的缺失,我自己并没有通过文字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

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形象思维是人通过读文字,能够在脑海里出现其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比于读书,人们可能更喜欢看电视剧,这是为什么?因为电视剧里有画面、有色彩,有动着的人物和景物,而文字是静止的,如果不用形象思维加以想象,那么文字永远是无声无色的。

1.有了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喜欢上文字。有了形象思维能力,才能把文字转化成丰富的画面。每一个爱上文字的人,首先是有了形象思维能力,或者说有了形象思维能力,才有可能爱上文字。这也就是人们喜欢读小说甚过景物描写的原因,人们更容易想象出小说中的形象,而对景物的感知力不强。

比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如果不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那么就是几个简单的字,读出来,也是枯燥干瘪的,但是如果加上想象,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迫切渴望春天的样子,他好像在来来回回走动,希望春天快快到来,我们感受到和煦而柔和的春风吹在脸上,不冷不热,舒服极了,我们看到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正朝着我们走来,满心的欢快和喜悦。

又比如读《秋天的怀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活……”我们看到了一位矮小又沧桑的母亲冲到儿子身边,告诉儿子要好好活,可以说,读者的形象思维越丰富,画面感越强,才更能感知文字。

2.发展形象思维,可以让人有更丰富的体验。比如,我们不可能成为一名在外漂泊的游子,但是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想象,想象画面和色彩,就能感受到游子悲凉的处境。或许,某时某刻,一位异乡人会与马致远惺惺相惜。

3.形象思维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语文学习发展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七年级及八年级上学期都是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及九年级,包括高中则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了。

如果过了这一段时间,就过来培养形象思维的关键时期了,或者再也得不到专业的训练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景象,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学习写景散文其实与学习诗歌一样,都要通过文字看到画面。

“挑选典型的例句,从细微处切入,逐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参中给出一个概括性的方法,但具体的活动和方法并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生并不缺乏这一思维能力,只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不能将潜在的形象思维能力转化到语文学习方面来。所以要通过学习《春》,推动形象思维能力发展。

形象思维,重在想象。不同的文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训练,比如散文《春》,可以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一段,展开想象,说说在这个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展开想象,必须要进入情境)。又比如文言文小故事《狼》,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改为白话小故事,写出屠夫和狼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把自己想象成屠夫或狼,才能写出来。又比如,情境表演,学习《卖油翁》,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尤其是人物的动作和眼神要体现出来。

发展形象思维,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加强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力,感受文字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