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班上曾经的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现在都怎么样了?

全文字数约为1613字,阅读时间约为5分钟,慎读。

同志们

这里是“脑袋破了洞”

今天开会的议题是:你们班上曾经的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现在都怎么样了?

非常古老的话题。人民喜闻乐见的就是“逆袭”和“扮猪吃老虎”,第一名挤公交而倒数第一名开着跑车是多数人喜欢看得,第一名入职的公司老总是曾经班级的倒数第一名是多数人喜欢看得。但如果说第一名永远是第一名,而曾经的最后一名永远是那个最后一名,那么多数人会选择破口大骂。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扭曲的世界里,一边是我们长期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一边又是对待弱者会报以最大限度的同情。在这里我所说的“弱者”指的是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玩物丧志的倒数第一名,人们对他们往往投入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改变“龟兔赛跑”的命运。

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在一块唠家常,父亲说邻居家曾经天天逃课的小儿子如今成了大老板,所有亲友都纷纷感慨这孩子打小就聪明除了不爱学习,取得如今的成那是理所当然;在聊到邻居家大女儿博士毕业后在当地买了两套房却成了社畜背负房贷至今未婚,唏嘘命运的无常。这种撕裂的价值观无处不在,处于社会最底层白手起家通过“逆袭”后改变的人生是符合大众的观点,而对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巅峰的人稍有瑕疵就难逃千夫所指的命运。

现在的很多立场都是矛盾的,甚至是相违背的,但却又能如此融洽的存在于世界中,这点是令我非常困惑的。意识的扭曲并不妨碍父母因为你考试成绩的下滑拿大葱抽你的屁股,却羡慕着邻居家早早辍学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大老板的小儿子;也不妨碍拿着“读书无用论”当挡箭牌,却在工地上抱怨着“今天的砖头格外烫手”。正确与否是没有绝对立场的婊子,任何事情都能有相匹配的理由自圆其说。

说到这里同志们还不觉得恐怖吗?举着大棒逼迫我们用功读书的父母和洋溢着羡慕神情赞叹差生逆袭的父母,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父母呢?这样再延伸下去会令人疯狂,我后来找到了一个更贴切的说法,立场就像是一段夹断数次的粑粑,每一段都可能混杂着不同时间段的食物,但本质上还是粑粑。知识改变命运与差生逆袭均适用我们所处的生活,但“第一名”与“倒数第一名”这个最初的本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后来我开始探究为何更多人会更偏爱“逆袭”,会对倒数第一名报以更多的期待和希望他成功。可能是信仰,穷人摇身一变富人,虽然他依然是那个剥削价值的富人,但依然会受到许多穷人的追捧;差生凌驾于优等生给了更多人心理安慰,毕竟成绩排在前面的永远是少数。“信仰”在平日里是不饱腹不蔽寒一无是处的东西,但在特定的环境中会使感同身受的人陷入狂欢,继而生出“我也可以”的想法。

也可能是普通人对于白手起家这一近乎奇迹自己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的事情会盲目崇拜,而他的形象在大众内心中发生了根本改变,甚至出现了把凡人当神的现象。这种“造神”运动在十几年前比比皆是,煤老板土大款拆迁户的经历使普通人产生“知识改变命运是个屁”的错觉,差生逆袭的故事则成了普通人安于现状逃避失败最好的挡箭牌。

说到这我就要开始“我呸”了,我要揭穿这幸存偏差者们构建的谎言。对多数情况来说,人家寒窗苦读数十载凭啥就要被你这个年年倒数第一混吃等死读书这么简单事情都做不好的人逆袭?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读的那点书没用。

不是说“第一名”就永远是第一名,我见过“倒数第一”现在收着租小日子有滋有味,第一名朝九晚五上班秃顶,但我们也得看到那个“倒数第一”的父辈早年东拼西凑从商慧眼如炬买下一块非常好的地皮,他父辈辛勤努力的成果又凭啥被你读个几年书的人就给逆袭了?

更不用说上面提到的邻居家的小儿子,他娶了白富美千金,姑娘家爷爷辈就开始下海经商,三代人的努力才有现在的牌面单单投入的时间成本就令多数人拍马莫及。

这他妈才是公平,如果说有人生在普通家庭既没有资本,又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学习,好吃懒做日子过得还比那些年年第一名的优等生要好,那才是闹了天大的笑话!

会议结束后我将把此次讨论结果上报组织审阅,散会!

下一期想开会讨论什么议题,请私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班上曾经的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现在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