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松舟老师《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

读王松舟老师《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

最近一直在认真研读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读时深有感受。最近学校组织读王松舟老师的《课程标准的案例式解读》这本书的第一章。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深刻了。

于老师的案例一值得我们效仿,面对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学会转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如果老师没有创设这种任务式活动场景,只是一位讲述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转述的要求,通知的类型等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就会大打折扣。

通过林老师的课堂实例,我们可以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及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方式有更准确的认识。首先,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而不是外加的,教师教学中,只要分析文本内容,就必然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其次,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必须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不能脱离语文活动而空谈思想、情感、价值观。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要求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张老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桂花树下,孩子们闻到桂花香。自然能更真切的感受理解课文中记叙的事件以及蕴含的情感。张老师有课文引发出去引导学生去关注桂花的科学知识,文化意象,关注桂花与绍兴文化的密切关联,这样“孩子们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一堂语文课,更能记住这一缕家乡土地上的桂花香,记住弥漫桂花甜香的童年往事,记住桂花背后承载的乡情乡愁和文化密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是积极的,高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王松舟老师《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