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通史》(二)浅谈王莽给我们的启示

  王莽,在我以前浅薄的认识中,实在是一个“十恶不赦”反面人物,弑君篡位,最后遭到诛杀。

  然而,读《中国通史》的〈汉代社会革命〉一章,吕思勉老爷子却给了我们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王莽。

  在他的眼里,王莽是一个为民请命的社会革命家。虽然最终失败,但王莽的初心本命是“抑富济贫”,想打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体制,只可惜不得要领,铩羽而归。

  王莽的人格,道德,尤为吕思勉老爷子认可。他考阅《汉书·本纪》的记载:

    “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

    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一个谦恭、节俭、勤奋、知礼、尊贤的贤人良士形象跃然纸上,如何跟“十恶不赦”扯上关系?

  皆因王莽后来当上了皇帝,而以一个“伪”字抹杀其所有。

  为实现“为民请命”的抱负,情势之下,自己当皇帝是最佳捷径。这样的选择,在吕思勉老爷子看来,合情合理。

  更勿论后面为实现自己主见杀子;为操持天下事务而“常御灯火,犹弗能胜”;直至败亡后,火几烧身时,尤喊“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无一不体现了王莽人格的亮点。

  后因政治失败被诛,也只能叹其空有雄心壮志,而缺乏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最终惨淡收场。

  王莽的人生际遇,于现代的我们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想成就一番事业,必先有理想抱负。而要实现之,光有立世的品德是不够的。更得修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才是实现抱负的根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中国通史》(二)浅谈王莽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