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吗?

有人问:“如果没有赵高,是不是秦朝不会灭亡?至少不会二世而亡?”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来讲,赵高的出现及乱政行为,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从史料记载来分析,赵高确实是加速秦朝二世而亡的最大原因。在祸乱朝纲这方面,赵高算是鼻祖。

渴望休息养生息的天下民众。

华夏民族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统一后,人们渴望的是休养生息,需要的是一个轻徭役薄赋税与民生息的社会环境,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继续实行高压,实施严峻刑法,并且持续使用武力,比如并南越,壤匈奴,筑长城,加上修骊山陵墓、年年巡游歌功颂德加重了民众负担,这些对于一个初立的王朝,都属于潜伏的隐患。想比较而言,汉朝的文景之治与民休息,在国力不够强大时,对匈奴实行暂时的据守政策,对与郡县并行的诸侯实行安抚政策,闷头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但是秦朝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汉朝的文景之治呢,这就得跟赵高扯上关系。

乱政的赵高,昏庸的胡亥。

我们知道,秦始皇在世时,扶苏是太子,胡亥是公子,并且秦始皇生了很多儿子。扶苏比较仁厚,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本着仁德原则,估计他也读了不少孔子儒家学说。所以,如果扶苏登基,可能会倾向于休养生息,从而使得社会趋于稳定。但是秦始皇坑杀那些欺骗他的炼丹方士的时候,扶苏进谏秦始皇:“天下平定不久,远方的百姓尚未安心,这些方士们都读孔子的书效法儒家,现在您坑杀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乱,希望您明察(仁德为先,安抚民心)”。因此惹怒秦始皇,被发配到北方的上郡,给抗击匈奴的蒙恬监军,给了胡亥夺位的机会。也许,这就是历史冥冥中自由定数,秦朝没有福气拥有一个仁慈的二世皇帝。

秦始皇东巡,暴病而亡,赵高作为胡亥曾经的老师,粉墨登场,篡改始皇诏书改立胡亥为太子。同行的丞相李斯,何其聪明的一个人,在此时却犯了一个弥天大错,做了赵高的合谋。史书说李斯是怕秦始皇的其他公子们争夺皇位,怕六国百姓造反,为了大局才同意对始皇之死秘而不宣。实际上,赵高是不是给李斯许诺了什么好处,李斯跟太子扶苏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恩怨,这都不得而知,总之李斯肯定是做了当时他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只是没想到却为自己挖了一座坟墓。胡亥上台,赵高掌握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赵高出身低微,得不到秦朝宗室及重臣们的支持及尊重,总想着提升下自己的自尊心,加上胡亥自知名不正言不顺不能服众,俩人天天担心地位不保,就合谋先下手为强,大开杀戒。首先遭殃的是秦朝宗室及前朝功臣,本该进行修养生息的时代,赵高却劝胡亥“不能师法文治,用武力决定一切”,于是,始皇的6个儿子被杀了,大批宗室贵族及功臣被杀,大批无辜的郡县官员被假借罪名诛连杀害,群臣们人心惶惶,吓得不敢进谏,只能谄媚讨好以自保,百姓们更是噤若寒蝉,加上秦朝繁重的徭役赋税等,苦不堪言。关键的,二世胡亥脑袋瓜子不灵光吧,还好大喜功,没有他爹的本事,还想要他爹的名声,继续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劳苦人民,直至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为首爆发秦末农民起义。

一个新生的先进事物的成长和被接纳总要经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所以,各地起义军之时,各国贵族也乘机起兵,妄图恢复诸侯割据,盗贼也趁机抢掠,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而对于真实上报的官员,胡亥不但不重视,还治以重罪,以致官员们吓得不敢上报真实的战乱情况,在胡亥面前粉饰太平。直到起义军快要打到皇城了,胡亥才大吃一惊,慌忙跟群臣商量对策,少府章邯率领骊山服徭役的刑徒解了燃眉之急,彼时,虽然秦朝朝政已经乱成一锅粥,但是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早期的几只起义队伍都被镇压了,陈胜,项梁,魏咎等楚地有名的将领都战死,并且章邯还北渡黄河开始攻打其他起兵的诸侯。如果胡亥好好与群臣戮力同心,凭借横扫六国的秦国大军,秦朝再活个几十年也是有可能的,问题就出在胡亥的脑瓜不够灵光,赵高又小人得势祸乱朝政。

赵高跟胡亥说:“你贵为天子,又没有始皇帝的威严,怎么能天天跟群臣面对面讨论国家大事呢?也显得您太没份了,这以后群臣还不蹬鼻子上脸?您应该把自己隐藏起来,把自己搞得神秘一点,您的威严就建立起来了……”胡亥就真听了,躲在宫里只跟赵高决议事情…….胡亥这跟自废四肢外加自宫有什么区别?从此赵高在朝廷上呼风唤雨把持朝政,胡亥再也听不到真实的声音,说他是傀儡都有点过奖。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冒死进谏,认为“乱贼”越剿越多是因为严酷刑律及沉重的徭役兵役使然,请求胡亥减轻徭役,停止土木兴建,安抚民心。在这一问题上,李斯又体现出了一代名相的治国之才。可惜皇帝已经不是那个英明果断的始皇帝了,胡亥认为自己贵为天子,就该百姓受苦,为天子享福而做牛做马。并且,三位冒死进谏,也就真的因此把自己送向了死亡,三人被治罪投入监狱,冯去疾和冯劫不愿受辱自杀,一代名相李斯,在狱中受尽五刑,被赵高下令杀死。

曾经救秦于危难的大将军章邯,因为被项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受到胡亥斥责,想要觐见又被赵高阻挠,在赵高的逼迫下,再加上章邯想要图谋为王的私心,章邯这一镇压起义军的主力,倒戈。也就是这年,胡亥脑袋灵光了一下,开始指责赵高欺骗他,赵高就决定杀胡亥,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做皇帝。赵高“指鹿为马”来探群臣态度,满朝文武都说是马,说是鹿的都被赵高陷害。而昏庸的胡亥,直到赵高的杀手冲进皇宫拿刀抵着他的脖子了,他还梦想着苟且偷生,求一个郡做一郡之主。最后被逼自杀。

胡亥,从来就没有真正成长为一个君主。

胡亥死了,赵高继续兴风作浪,召集群臣立子婴为王,梦想着跟诸侯们和谈,重新分割天下,回到战国时代,做一方诸侯。可惜,子婴比胡亥真是英明了一万倍,深知赵高的阴险,于是跟俩儿子商量用计谋除掉了赵高,子婴算是为秦宗室报了仇。子婴向诸侯投降,极尽诚意,却被作为合纵首领的项羽杀了,顺带秦国的宗室,咸阳城被屠毁。从这一点上讲,项羽,不是一个君王之才,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那点私人恩怨和家仇。

总结,赵高,矫始皇之诏,杀太子扶苏、大将蒙恬,诛杀秦国宗室及功臣,杀丞相李斯冯去疾,杀大将军冯劫,逼走大将军章邯,杀二世胡亥,祸乱朝政……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秦朝终结者。秦始皇确定“始皇”这一称号时想的是二世、三世…..千秋万代世世相传,却不承想,他一手建立的帝国,竟二世而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