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上瘾的?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一样东西让你痴迷上瘾?在这个全民移动互联的时代,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类APP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游戏、短视频,是如何把用户变成“俘虏”的呢?本期来看一本书——《上瘾》,作者尼尔-埃亚尔。

人是如果对一样东西上瘾的呢?每一个上瘾产品都可以归结为包含四个阶段的如下模型: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人们总是因恰当的触发而采取行动,因行动而获得酬赏,因酬赏而更多投入。这一系列的过程不断反复,旨在让用户培养出根深蒂固的使用习惯,让习惯的强大力量维持客户高粘度。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时不时总要点开微信瞅瞅的原因。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并不依赖于费用高昂的营销策划,而是将产品设计与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状态紧密相连。

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该行为简便易行,二是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让自己能够上瘾的事,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且容易让自己迈出第一步的,这就是很多价格相对低廉的“试用产品”逻辑。用户对某个产品形成使用习惯后,他们对该产品的依赖性就会增强,对价格的敏感度则会降低。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免费视频游戏开发商延迟向玩家收取费用,直到玩家玩上瘾。

要想打造习惯养成类产品,企业务必认真考虑两个因素。第一,频率,即某种行为多久发生一次;第二,可感知用途,即在用户心中,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微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高频的使用场景、新颖的语音异步交流方式,让微信在一推出就获得了大量用户青睐。好的产品寻求解决用户的痛点、爽点或痒点,像微信这种习惯养成类产品会在用户的大脑中建立一种联结,使他们一感觉到痛痒就会想要使用这个产品。这就实现了产品从外部触发(广告、推荐)到内部触发(心理需求)的转变。外部触发可以培养新习惯,而内部触发造就的情感纽带则可以让新用户变成该产品的铁杆粉丝。

如果你要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让用户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要使人们对你的产品真正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能够驱使用户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有三种:1、追求快乐,逃避痛苦;2、追求希望,逃避恐惧;3、追求认同,逃避排斥。举例来说,Facebook就是一款让用户实现社交认同感的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动机,但如果Facebook对发布内容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像出版书籍一样),用户就会骤然减少,因为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正是因为熟人传播,内容简单,社交认同,Facebook实现了从半路出家到行业巨头的跨越。

要巩固用户付诸的行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变的酬赏。不仅是酬赏,更重要的是多变。赌徒为什么对老虎机痴迷?盲盒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因为人们对既定的奖赏往往容易失去激情,未知的奖励才能激发人们的强大兴趣。就像我们看美剧的时候,总因每集结尾时重新制造的悬念而迫不及待得要看下一集。酬赏的多变性又分为有限多变与无限多变,像美剧这样最终要季终的产品来说就是有限的多变,“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包含社交元素在内的产品则因为有“人”这种自带多变性的物种的加入而可以产生无穷的多变,“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这就是各种圈子的商业逻辑。

多变的酬赏会促使用户逐渐并持续投入,投入越多从而越容易成为铁杆粉丝。而且很多产品会有多个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的循环,让用户终身价值最大化。小班在这里特别提示,我们在选择持续投入、与之相伴的产品时,多选择那些产品制造与推广者自己也会使用的“健康产品”,这点很重要。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总时长都很有限,多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产品,能让我们在被各种产品包围的当下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全部,“知识链接你我,智慧点亮生活”,愿伙伴们通过对上瘾模型的理解后都能用一双慧眼来审视自己周围的产品,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与之长期相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是如何上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