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百零二年前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名篇《新教育》导读

      “我们现在处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中,应该造成一个新国家,这新国家就是富而强的共和国。”这是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的演讲。时光流转,一百零二年后的今天,回望他当时提出的“新教育”,依然能感受到其教育思想的可贵。

        “新教育”的“新”,新在内涵上——“自新”、“常新”、“全新”,这三个词语赋予了教育生命,让教育有了新的生长点。不论是那个动荡的时代,还是现在和平繁荣的时期,教育终究要适合自己国情才行。而要让教育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靠学别人,惟有我们自己去开辟出一条路来。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努力,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阻力的时候,能保持一贯的精神,坚持去做,内外一致,就更为难得。生命在成长,每个个体生命的需求都不同,教育既担负着国家、社会的未来,又面对着个体生命的成长,极富挑战性。先生用一个“新”字,让教育可以一直处于时代的前沿。

        先生推行的“新教育”,正是那个时代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我们读他对新教育方法、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考成的阐释,就会发现这些是成体系的,与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先生站在要创造一个“富而强的共和国”的高度,为教育找到了一条路,用以改良国民教育的现状。“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这些朴实的话语,处处投射着先生教育思想的光辉。当教育向生活还原、向生命还原的时候,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一种活的气息,那是从生活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智慧,鲜活、丰盈,富有生机,让人振奋,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吧。

        “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期待。穿过一百多年的时光,“新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还有“新”价值?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该如何汲取经典的力量?“新教育”较之于当下施行的教育有何新的生长点?沿着先生的视角看,教育如何走向更远的地方?“学贵有疑”,当一个个问题在头脑中徘徊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一点点接近答案的时候。

        1919年,陶行知先生时年26岁。想想自己26岁时候在做什么,心底不由得肃然起敬。行走在生命的时光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与国家民族的未来联在一起,倾尽心力投身教育,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这不正是对“先生”二字最好的注解吗?走近经典,也许我们也可以一次次的感动与思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一百零二年前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名篇《新教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