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先会读——读《小说课》有感

《小说课》

读《小说课》这本书,读着读着,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居然有人这样读小说的啊!”

本书的作者毕飞宇老师,是位作家,有许多小说作品,并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同时他还是南京大学的教授。

老师在书中有一个观点: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你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

我赞同这个观点。

我们读一本书,并不是看过了就算了,还要能说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就是大家常说的“输出”,要不然,时间一久,你可能都忘了你读过了什么。

我说自己喜欢读书,其实之前读的都是小说,我最爱看的,也是小说。但是我看小说,最多能够读懂书中的内容和逻辑,以及一点套路。作者为何这样写,文字底下是否有所隐藏,隐藏的又是什么?我从未有过思考。

所以我读的很多书和文章,很多都不记得情节内容了,对作者的认识也不深刻。很多书感觉都白读了,因为时至今日,我已经什么都不记得。


回到这本书上,毕飞宇老师真的是特别会阅读小说的人,把小说作者的思想,写作手法,“藏”在文字里的东西,写的技巧等等,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同时,也说得明明白白。

这本书的内容,是老师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语言幽默风趣,看书时有一种正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感觉,而且是能一直听下去的课,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老师总会有新鲜有趣又有料的内容讲解。

老师所讲解的都是短篇小说,如鲁迅先生的《故乡》、蒲松龄的《促织》、海明威的《杀手》等,但是他在分析这些短篇的过程中也会夹带讲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的不同之处,对比来说明的好处是,让人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了,也更有说服力。


《小说课》里通过一章讲述一部短篇小说的方式,具体讲述了小说的写作手法,也体现出老师的阅读方法。老师说:“好的读者一定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大局,一只盯局部。”

大局,就是小说的大背景,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重要的是,小说的功能。

局部,就是小说内部的描述,人物描写,事情经过等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些部分。

这是阅读方法,而写作手法呢?

也要涵盖这两部分——大局和局部。

大局,就是这篇小说的框架脉络,写这篇小说有何意图?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达的问题了。

短篇小说不好写,短篇小说需要鲜活的人物性格,但短篇小说的篇幅短,给不了人物性格发育的篇幅。另外,还要把握住节奏和语言。让小说耐人寻味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方面写得好的。

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老师先分析了它的大局——它的背景,它的涵盖和格局,以及鲁迅先生的为人和表达思想。

《故乡》来自短篇小说集《呐喊》,在鲁迅先生笔下,《故乡》是一篇面向中华民族发言的,是象征主义的,有它的隐喻性和延展性。

杨二嫂和闰土就代表着“故乡”的两类人:强势的、聪明的、做稳了奴隶的流氓;迂讷的、蠢笨的、没有做稳奴隶的奴才。

读过《故乡》的人应该都会记得杨二嫂的形象比喻——圆规。他是怎么写的呢?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来,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现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先写自己,把自己的动态交代清楚,这一来,作者的书写角度就确定了,不再是客观描写,而是“我”的主观感受。就是这么一个角度转换,“圆规”,这个不兼容的语词即刻就兼容了。

这些都是毕飞宇老师分析出来的,我之前都没注意过这些细节。


另外,我想说,这一段还有人物描写的技巧——写特征,用比喻。简单、形象、深刻。

关于短篇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书中有许多小说内容和技巧分析穿插着讲解的知识点,感兴趣的伙伴可以买来看看。

看完《小说课》给我很深的一个感受是——我之前并不会读书。其实现在也说不上会,但是比之前好一些了。最近在看长篇小说《紫禁城魔咒》,用《小说课》中老师读小说的方法去读,收获挺大的。


想写先会读。所以,先做一个好读者吧,知道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分析是如何写的,自己写的时候带着“如何写好”的思考去写,相信也会越写越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写先会读——读《小说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