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上位记|《资治通鉴》赵襄子继位

《资治通鉴》赵襄子继位

背景:赵简子想要选个继承人。长子伯鲁,幼子无恤。

赵简子:给你们一人一个我的语录书简,要收好记住哦。

三年后。

伯鲁:书简不见了,说的啥,记不到了。

无恤:流利回答,要书简,立马拿出来。

于是赵简子选了无恤做继承人。

【原文】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译文】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首先,我们先来确认人物身份:

赵伯鲁,嬴姓,赵氏。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领袖赵鞅(赵简子)的嫡长子,资质平庸。

赵无恤,其父赵简子,其母为一狄人婢女,贤能。

一个嫡且长,一个庶且贤。势均力敌,背后都分别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集团。


01庶子上位第一步:父亲的吩咐时刻谨记


无恤是怎么做的呢?三年前的事,能做到赵简子问他,立马能够答出,且能够立刻把书简拿出来。说明什么?说明无恤时刻谨记赵简子教诲,且时刻将书简带在身边。

在古时,书简可不轻,而要时刻带着书简,且将这件事记上三年,做好了这件事的无恤,怎么都算是个人物。

然后再对比伯鲁,三年后完全忘记赵简子的交代。一个不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一个三年之后仍旧牢记吩咐,那么对谁的印象好,就不难看出了。


02庶子上位第二步:父亲的需求时刻关注


无恤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那么平时呢?肯定时刻发挥舔狗才能,对于赵简子时刻讨好,赵简子的话绝对听从。

同样是儿子,一边是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自己说了什么也很快就忘。一边是时刻刷存在感,努力舔好父亲,对父亲的事上一万分心。最初可能还不太明显,时间久了呢?心里肯定就偏向了无恤。

说不定这最后的问询,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


03庶子上位第三步:暗中发展,积蓄实力


这事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无恤没有时刻将书简带在身上。那么要在问询时拿出书简,就只能是运气好,但这个概率太低了,于是很有可能有内应。

这有内应也有两种情况。

1、有人泄密,赵简子知道。

由于无恤平时的工作做得太好了,赵简子身边的人得到了赵简子的暗示,或是没有得到赵简子的暗示,但是出于揣摩赵简子的心思,政治投机的原因,提前给无恤暗示。

这种假设赵简子也是其中重要一环,由于无恤提前赢得了父亲的心,赵简子心中实在喜爱,于是搭台安排了一出戏,演给大家看。

为什么呢?因为嫡长子继承制,而伯鲁名义上比无恤更加合乎礼仪。

于是要将无恤推上位,以伯鲁平庸不上进,衬托无恤聪慧贤能,来达到推举无恤这个庶子上位的目的。

2、有人泄密,但是赵简子不知道。

那么这人必然在赵简子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影响赵简子的决策。此人平时肯定在赵简子面前是中立党,但是却又暗中投靠无恤。

于是无恤有了这样一个内应之后,就提前做好准备,完成了那次表演。

另外,我们还可以合理推测,这个三年之后来看的建议也是他提出来的。这样就给了无恤三年时间攻略赵简子,以达成目的。

反正最终结果就是无恤提前得到了消息,然后准备好腹稿和书简,迎接这场演出。

04古为今用


作为庶子,父亲掌握着生杀大权,想要什么,只要搞定父亲,要什么没有,继承家业也不是没可能。只要坚持讨好父亲,努力揣摩父亲的心思,暗中发展自身,铁杵磨成针,大好的未来就在前面等着。


05延伸阅读


【原文】《史记·赵世家》异日,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简子曰:“赵氏其灭乎?”子卿曰:“吾尝见一子於路,殆君之子也。”简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後,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於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在《史记·赵世家》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无恤除了为人处世十分优秀以外,其战略眼光也是十分强悍(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远超其余诸子,完全继承了赵简子的战略思维。

于是面对如此优秀的儿子,即便当时是嫡长子继承制,赵简子也力排众议,将无恤选做继承人。

但是其背后的腥风血雨也不可忽略,无恤非嫡非长,只这一条就会导致国内动荡,若无恤不能很好地镇压内部反对派的声音,必然导致从内部开始崩坏。

当然最后无恤将反对派迁往代地,证明无恤在最终的争斗中占据上风。

可能在赵简子看来,伯鲁作为继任人,能力不足,在当时群狼环伺的局面下,必然会导致赵族的灭亡。而无恤虽然会导致反对声音巨大,但是其能力出众,在他的带领下,赵族尚有一争之力。

于是,赵简子将反对的声音一力压下,赌一个赵族的未来。

当然,现在的我们从历史书上看,就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局。但赵简子选择伯鲁作为继任者却是不符合当时赵族的利益,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一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庶子上位记|《资治通鉴》赵襄子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