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2016年11月30日下午,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发自App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保护好传承好二十四节气,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欢二十四节气,学校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比如办黑板报,这是一个起点。为把这个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成效,从今天开始,系统梳理每一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积累。按照习俗,应该从冬至开始,但为了与现实时间节令照应,就从小暑开始吧。

一.源起

二十四节气萌芽于夏商时期,以两分(春分和秋分)和两至(冬至和夏至)为首先出现的节气;发展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开始从四时形成八节(包括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最后定型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成为与现今版本相近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内容,其“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以节气的开始一日为节名”。节气是气候变化的时间点,从遥远的天体运行到近身的生活劳动,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对生活的体认。

它不仅是黄河中游农业地区的时序指南,同时也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区的时间坐标,是中国人的自然哲学观念的生动体现,甚至还是海外华人与故国历史文化发生联系,并加强文化认同的文化时间。

在干支历记法中,正月是寅月,十一月是子月,六月是未月。

六月节气是小暑和大暑,这时阳气慢慢地退伏,我们体外会感觉到很热,这时身上的热量向外释放,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季人的消化功能比冬季差。

小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一般在公历7月7日或8日,“暑”是炎热,“小”是炎热的程度,小暑是说炎热的夏天到了,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正如谚语所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比,这时的白天已开始见短了。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栖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

二.三候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图片发自App


初候温风至”,其实这时节刮来的已是热风了(温风有可能是古人对温度感觉的形容词),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暖,还经常出现“干热风”。所以,从现代气候学观点看,此候已入伏,应该是“热风至”才’符合实际情况。

“二候蟋蟀居宇”,这么热的天,地表面的温度也是很高的,蟋蟀在地面上也觉得闷热,跑到屋檐下或树阴处乘凉了。

“三候鹰如鸷”,“鸷”指凶猛,这时节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开始飞出巢穴并进行捕食。三.字源

《说文》热也。从日者声(形声字)。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释名》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四.诗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我披头散发正在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大自然的馈赠不一定非得是荷花幽香和竹露清响,只要用心去感受,夏夜的奇妙自到心头。


图片发自App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前三句是写夏日幽景,字句如簪花,写出了庭院里风景殊丽,花木郁郁青青。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闲旷、自在、随遇而安的心境,绘出幽静、清朗、爽然的夏景。

这首诗最出彩巧妙的一句是末尾“梦觉流莺时一声”,以景结情,深刻隽永。那婉转的一声莺鸣啼不仅仅打破了诗人悠然的梦,更唤醒了含苞欲放的深院榴花。难怪白日里,榴花开得很艳很美。以鸟声反衬深院的清静,从虚处营造小院的清雅。貌似热闹,实则幽静,颇有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新意,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纳凉,或于树下,或荷亭,或茅斋,或竹林,或瓜棚,有琴酒相伴,有松风耳语,有荷风送香。古时,一到了小暑节气,花木铺径、柳荫掩景的庭院便成为了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深静的庭院里,曲折蜿蜒,幽窗藏景,花香扑鼻,碎石缝隙间绿草丛生。曲径通幽处,便豁然开朗。湖水潋滟,荷香袭来。翠竹绿树交相辉映,葱茏茂盛。清闲无事的人们听曲吃茶,赏水听风,看蜻蜓围着池塘里的荷花低飞耳语。

五.对联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吕风子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六日(1886.7.7,是日小暑)。有题赠联云:

  小心泼墨,凤咏峥嵘声继远;

  伏暑挥毫,子吟绮丽道犹恒。

1995年7月7日小暑,这日是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天。某地考场上悬挂这样一联:

  小心中暑,展翅蟾宫攀月桂;

大胆攻关,潜身学海探骊珠。

1987年7月7日亦为小暑,某刊登了纪念抗日战争五十周年的联语:

国共共抗日,驱逐侨贼复国土;

党群群蔽策,振兴华夏正党风。

血战卢沟桥,威震太行山,中华儿女寒敌胆;

军兴延安府,名驰台儿庄,国共兄弟惊寇魂。

六.农谚歌谣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图片发自App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七.文化风俗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此外,在太行山南段邯郸、安阳、新乡辉县一带有农历六月送羊的习俗,希冀子女孝顺爹娘。

八.文摘阅读

小暑 佚名

梅雨季节日日落雨,有时长雨,有时阵雨,对喜欢雨的人来 说,感觉甚美。

长雨短雨更添一份淡淡情思,变幻着雨季的不定,雨里的世界总是多份氤氲的美感。但难的是要暴晒的物件,才觉阳光烈烈,安心做自己的事,突来的急雨让人都想不到太阳底下还晒着东西,等记起时,往往淋透。都七月了,依旧未感觉到溽热,小暑可都到眼前了,流光飞舞才让人最惊诧。光阴的故事说给谁听。

万物生发结成盛夏的果实,这时期也该是较丰饶的时期。顺路一溜,看各色新鲜蔬果就知夏日是纷发丰收期。鲜绿带刺的黄瓜总让人忍不住想去摸那刺,情不自禁多买两根,其实不喜吃瓜类。今年居然做了多次凉拌拍黄瓜,看来还真的长进了。(总感觉闽中人手笨,以前老家最常做的就是海鲜,也是白煮的多。一点都比不上闽北的巧妇可以翻出百十种菜色)

还有那丝瓜,一年不会买几次。看着藤上结着垂下来的丝瓜,青叶爬,丝瓜垂,不会想吃,看着觉得更好。逆着光,暗影下瓜安隐地生长着,天边还带着光亮的云折射出阳光的亮度,就算逆光的瓜,也带些光芒。一根藤上,青色的瓜向下生长,黄色的花向上昂立,各有各的使命所在,喜欢的就是此时模样。

雨中的南瓜让人感觉结实,被雨水淋得油光光的饱满,被纷披的大叶半遮面,很驯良地躺在主人给垫放的木架上,水流正在身下欢畅着流向前方,远方,永远是它不能到达的地方。待到瓜熟蒂落,它最好的归宿就是成为盘中餐。也有谁在门前种了畦花生。雨珠还在细叶上打滚,黄色小花基本躲在一丛花生之中,看起来很细柔的花,却能坚韧地把根扎入土中,长出一串串的花生,难怪许地山曾写落花生颂它。

最熟悉的就是花生了,老家靠海,田不多,记忆中看到的就是那老三样:花生,地瓜,小麦。虽然小时的我们姐弟都没怎么去做事,但一想起酷暑夏日收花生的时期,真是汗如雨下,手上都要出茧子的感觉。后来更没人做了,福清人基本是向外奔,散落在全世界各地做生意赚外汇...回忆往事,对这畦花生还是很有感情。

那几株野桃经春历夏,已然是千个万个压枝低。一枝枝都挂满了桃子,大小相近,靠得近了看,密密绒毛也看的清晰。长得太多了,有的把枝桠都压得倒向一侧。与春来花开的千朵万朵压枝低相比,少了娇艳,多了丰盈。

说到花,小暑都到了,夏日的木槿花正满树花骨朵。一朵,两朵,白色,紫色,次第开着了,在小暑节气中,用浅淡颜色逐渐满树花开,去清凉要到来的夏的溽热和酷暑。

小暑,是瓜熟果香,是透过夏花,闻香,适夏。

你可能感兴趣的:(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