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余时间提升提升

不管使用什么方式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二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所的铺垫。老师的导入两个老师和两个学生去看电影,但只买了两张电影票,为什么?

a学生说:“两个小孩加起来就是一个大人。”b学生说:“有个学生躲到老师的左边。”老师没有揭晓答,而是接着出示例1:跳绳与踢毽子的名单重……讲述了一会儿,教师又请出韦恩,介绍韦恩图。个人想法,与其用她的导入,何不换成用韦思图导入,介绍完韦恩图,再出示例1。随着课堂的深入,出现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过程有些漫长,

何不这样设计:介绍完韦恩图后,就出示例1的名单:如果让你把这些名单放在韦思恩 里,你会怎么体放?要相信学生一定能做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样层次分明、思路会更清晰。其实小组合作,那小组合作的要求在哪里,要怎样合作,教师是否需要介绍一下,既然合作了,那合作的成果呢,怎么不展示一下,只有合作的样子,没有合作的效果,还不如不要合作。随着课堂的推进,已进入尾声,两个老师、两个学生只买三张票原来如此,其实教师的课堂言语过度是很重要的,同一个导入,不同的人使用它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同课异构,考验老师的方方面面。第二节课开始了。课前,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舒缓一下心情。老师采用两个游戏导入——石头剪刀布、抢凳子,游戏小结,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入课堂。随之的过渡语: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你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人?参加踢毽子的有几人?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你还有不同意见吗?一堂有质量的数学课,不但体现在导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上,还体现在课堂活动中。该老师设计的是,让学生带上例1里每个学生的名字卡片走上台前,随着老师的呼唤,参加跳绳的同学被请进红色圈内,参加踢毽子的同学被请进蓝色圈内,就这样整节课进入高潮……

其实,能站在台上已经很优秀了,看到这些台上拼搏的同仁们,我思绪万千。曾经我也是站在台上,很努力的带领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奥秘、领悟数学思想。站在台上,多少有些遗憾,站在台下每个人都是行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住课余时间提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