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信息:指鹿为马(置换宾语)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T3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T1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T4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2012年高考大纲卷】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T1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2017年高考山东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T3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T4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16年高考山东卷】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T1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T2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T2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2015年高考山东卷】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T2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T4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T6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2013年高考山东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T5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2017年高考天津卷】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T2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

【2015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T3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

【2013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T1“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T2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我实现。

T4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

【2012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T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2016年高考浙江卷】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T2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2015年高考安徽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T3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T4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2013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T4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2012年高考安徽卷】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T1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2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T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T2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2014年高考重庆卷】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T3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2012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T4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由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2014年高考湖北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T8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2012年高考湖北卷】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T5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2014年高考湖南卷】13.下列关于“常识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T2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T3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2014年高考江西卷】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T5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2013年高考辽宁卷】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T3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2012年高考辽宁卷】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T2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2015年高考四川卷】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T1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2013年高考四川卷】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T2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T3[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解析】甲午海战是历史事实([现实悲剧]),不是所论的“悲剧”。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T1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T4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2012年高考大纲卷】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T1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解析】不是读《资治通鉴》有困难需要做注解,而是“扬子津”不为人知需要做注解。

【2017年高考山东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遗漏宾语关键词】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T3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T4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16年高考山东卷】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添加误导推断】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T1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T2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T2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2015年高考山东卷】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关键词】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T2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T4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T6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2013年高考山东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添加无效信息】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T5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2017年高考天津卷】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T2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

【2015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T3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

【2013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T1“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T2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T4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

【2012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遗漏关键信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T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2016年高考浙江卷】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添加修饰语】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T2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2015年高考安徽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T3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指鹿为马:遗漏宾语关键词】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T4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2013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T4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2012年高考安徽卷】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T1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2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指鹿为马:置换论点】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T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以偏赅全||指鹿为马:遗漏关键信息】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T2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2014年高考重庆卷】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指鹿为马:化作用为内涵】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T3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解析】科学美的内涵,即能表明科学美的本质属性的选项。选D项不属于其内涵而是科学美的促进作用。

【2012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指鹿为马:置换分论点】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T4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由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2014年高考湖北卷】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推断信息】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T8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2012年高考湖北卷】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指代义】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T5[[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2014年高考湖南卷】13.下列关于“常识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C.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T2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T3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2014年高考江西卷】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宾语分类失当】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T5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2013年高考辽宁卷】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文不对题】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T3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解析】选项的意思是中华饮食本土特性的根本,属于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基础,但不能体现中华饮食中“和”的文化思想——“中和”“融和”。

【2012年高考辽宁卷】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T2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解析:改写语句““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宜居”只是城市功能的各层次的基础。

【2015年高考四川卷】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T1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2013年高考四川卷】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T2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对信息:指鹿为马(置换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