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哲思】

日期:2022.10.29

备注:day35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菜根谭的智慧》之《四不若》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良冶


名言佳句: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为高,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若直节之为真。


释义:施舍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更为厚道;洗雪愤怒,不如忍受耻辱来的高洁;邀取名誉,不如回避名誉来得闲适;掩饰真情,不如正道直行更为真实。



内容: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以善养士闻名。

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没多久,就时常以歌曲抒发所想,孟尝君从歌中听到他想食鱼、想出门有车乘、想念母亲等等,就为他逐一实现心愿。

虽然此时的孟尝君并不清楚冯谖的才能,但他所做的这些冯谖心怀感恩。

有次孟尝君需要有人去封地收债,冯谖就自告奋勇。不仅把地契债券统统收上来,而且还付之一炬,并告诉大家这是孟尝君的美意。

冯谖为报答孟尝君在市恩买下人心。后孟尝君失势回到封地避难,百姓无不热烈欢迎。这时他才明白了百姓此举是当年冯谖为其买下的义。

之后冯谖又连做几件事,结果便是: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能厚报恩德,又不居功自傲,这才是冯谖为人所敬的地方。“狡兔三窟”的缔造者就是冯谖。

未成名时能忍耻,已成名时能释怨,说的是韩信。邀誉不如逃名,当推韩伯休。他常游走于名山大川之间采集草药,然后拿到长安市集上售卖,因其所售草药纯正故不准人还价,诗云:“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但有一次,有位女子买药得知不准还价时就生气了,说道:“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韩伯休听后长叹,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从此不再卖药,逃入霸陵山中。这是真正的逃名。

微生高是春秋时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性格率直。但孔子却评价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音:xi)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依据一件事:曾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家中没有,于是他先向邻居借来醋,再转借给向仓求醋的人。

若在我们看来,这个人可真够朋友,一定要把忙帮到。但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大可以直言相告,不直说,便为矫。到别人这有把醋借到,再转借给他人,中间转了这么一个弯儿,怎么能产是直呢?如果大家都这亲转来转去,人际关系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复杂,产生的矛盾便多。可见做人,还是简单一点好。


启示:

市恩与报德

若想得人心,须以人心换人心,这是从冯谖与孟尝君的故事中让我学到的,以诚待人必不会失人心,以诚交友必然会得人才襄助。

 


雪忿与忍耻: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韩信少年时不爱面子吗?并不是。但他深知若过不去自己面子这关,那么更多让他为难的事还在等着他,所以他忍下耻辱才有以后建功立业,一雪前耻的机会。

待他衣锦还乡又遇到当年羞辱他的人时早已释怀,不止是襟怀坦荡更重要的是他已不是过去在市井与人斗闹的韓信了。

阶层和心境的改变,早已让他重新看待当年的羞辱,所以从前往后看人生总会明白很多当时不甚明了的道理。



要誉与逃名:

韩伯休本欲通过采集药材来避名,谁知终究是无法逃脱,从此遁入山间以避世避名。最后安享晚年,以寿终。每个人的选择都由心而发,无谓对错好坏,所以作者用“不如”来说明“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矫情与直节:

矫有许多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假托、诈称。矫命即假传命令,矫诏就是假传皇帝的命令,而矫情没那么严重,只是说假装某种感情,有点造作,不真诚的意思。

孔子解读微生高的行为其实是为我上了一课,原来率直可以这样被解释,原来复杂就是我们日常行为中的“老好人”现象,原来我们在无明混沌中把简单搞复杂,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的就是自己,还委屈地以为他人不领情.....

始作俑者原是我们自己啊。所以作者用“不若”来说明“直”才是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