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上学“挤油渣”

文:郑学良

      今年天气要比往年更寒冷些,从昨晚开始,又开始下雪了,早上起来,外面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这已是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三场雪了,在近些年确实很罕见。一上班,单位里的宝妈们都在议论着,由于下大雪,昨天刚开始报名读书的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又接到通知,由于下大雪,学校(幼儿园)放假,免去了家长们的担忧,这不由让小编羡慕,更让小编想起了小时候冬天上学为驱寒而“挤油渣”的场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没有暖冬之说,冬天比现在更冷一些,冬天都要下几场雪的,经常早上一起来,发现屋檐下、树枝上都挂着一长串亮晶晶的冰凌子。小时候条件艰苦,冬天虽然有棉衣棉裤穿,而且棉衣棉裤都是用生产队自产的棉花、请村里缝纫师傅缝制的,穿起来臃肿蓬松,看起来似乎很保暖,其实不然,棉衣裤当时又被称作“空心”棉衣(裤),关键是里面的内衣内裤,不像现在有绒毛内衣裤暖和紧身,那时都是土布内衣裤,穿在身上直挺挺的,不禁风,寒风经常从袖管、裤脚处钻到身上,全身发冷,为了保暖,我们有时就用草绳或布带把裤脚两端系紧,防止寒风钻入。由于天冷,小孩耳朵、手背、脚跟处经常红肿生冻疮,又痒又痛,特别是脚跟处的冻疮,非常烦人和苦恼,因为穿的是土布袜,冻疮流出的血汁与袜子粘连在一起,晚上脱袜子时往往痛得大喊大叫,为了对付这可恶的冻疮,我们就用笨办法,用火炭烤、用萝卜烫。

    那时每一个大队都有自己的村办小学,属于民办,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学校设施非常简陋,比家里还差,教室门窗上玻璃都没有,冬天,老师就用薄膜覆住窗户,防止寒风灌进教室,坐在教室里上课,双脚冻得直发麻,整个冬天,虽有部分同学提着烘笼、靠烘笼里的火星取暖,但烘笼里的火星一般维持也就二三个小时左右,大部分同学就靠一种“挤油渣”的方式取暖。


    所谓“挤油渣”,就是在学校走廊上或教室后面墙壁处,以墙柱作为支点支撑,学生们依次排列一排,紧靠着墙壁,互相肩膀抵着肩膀,依次使劲往前挤,在挤的过程中,或有那力气小的,或有那没有靠紧墙壁的,或有那下盘站桩不稳的,就会被后面的人挤出人墙,在人群中被挤出来后,又赶紧到队尾排队重新开始往前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在挤的过程中,还要喊口号,诸如“一二,加油”“嘿哟、嘿哟”,直挤得全身发热、头上冒汗。为什么叫“挤油渣”?因为这种活动跟过去农村土法榨油的过程和方式都颇有相似之处,榨油,也是靠外力作用一点点将油籽挤紧挤实直至榨出油,把这种活动叫“挤油渣”,非常形象贴切。从“挤油渣”的方式、过程和效果来说,它既是一种游戏,也是种体力锻炼运动,还能起到防寒取暖效果,深受那时我们的喜爱,一到下课甚至放学时间,学校和教室就经常上演“挤油渣”,学生们欢呼嬉戏声响彻学校,热闹非凡,老师非但不管,有个别童心未泯的老师(当然都是民办老师),放学后往往充当人桩,与学生们一起玩起了“挤油渣”。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儿时上学“挤油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