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老师,您能否从专业科普的角度,给我们讲一下,云宇宙的前世今生和目前发展的阶段。您与《三体》作者刘慈欣以前有过面对面的精彩对话,那么《三体》与元宇宙有何碰撞?
王启亨:首先,我要在这里正式为“刘慈欣怒批元宇宙”辟谣。我与刘慈欣在私信交流时,大刘表示他从未对元宇宙发表过评论。下面这段广为引用的刘慈欣怒批元宇宙的报道并非出自刘慈欣本人,“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而内卷的封闭系统的熵值总归是要趋于最大的。所以元宇宙最后就是引导人类走向死路一条。”大刘和我都希望业界不要再把它作为刘慈欣的评论来引用。
2018年,我和刘慈欣在乌镇的“区块链世界大会”上就星际宇宙共识和区块链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这是刘慈欣第一次参加区块链活动与区块链行业人士互动。刘慈欣说他在写《三体》的时候其实是并不知道区块链这个名词和技术,但是从广义上来讲,区块链确实有科幻色彩,虚拟世界渐渐成为和现实社会齐平的世界。
那么,既没有评论过元宇宙,又在写《三体》时不了解区块链这个元宇宙基础技术的刘慈欣为何会被人称为中国元宇宙架构的第一人呢?原来在刘慈欣描述的三体世界里,三体人之间的交流是镜面映射,所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互相读取对方的思维,这是三体人的先天生理结构,这种透明化思维是三体文明的基础,也是区块链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一个个体都是天生的区块链节点,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透明化思维点到点完成网络连接。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区块链超级文明。刘慈欣关于超越多重宇宙、高维时空的宏大叙事让读者叹为观止,包括攻读过美国西北大学天文学与物理学博士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计算机科学博士的我。
我在2003年首次定义了Web3.0之后,迄今为止我一直在致力于实现区中心化One World One Web的Web3.0。为此我还在2018年初创建了Universal Connectivity and Consensus Organization(宇宙连接与共识组织UCCO),我觉得人类(文明)之间不仅需要连接,而且必须有共识。2018年初次与刘慈欣对话前会面,我特别担心我们之间没有共识,他在三体里写的宇宙文明遵从的是黑暗森林法则,而我在追求的是区块链精神和宇宙的连接与共识。但是我们交流的情况比我想象中乐观,刘慈欣对我说《三体》毕竟只是部科幻小说,人类生活在广袤的宇宙里一定会有很多的共识,而太空中的共识肯定要考虑到光的传播速度,而这些要点恰恰是设计SmartMesh生态光谱公链、Layer2光子网络和可以超越TCP/IP因光速限制而在太空里超时的MetaLife星际社交网络时已经考虑过的。
在2018年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刘慈欣表示,“区块链用数字在虚拟世界里建立一个很稳固的信用系统。以前信用系统大多是由强大的权力机构建立,比如国家。信用系统以前在虚拟世界还没有,现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了,使得虚拟世界也有了信用系统,可以说向前迈了一大步。基于这个信用系统,虚拟世界就可以做很多现实世界能做的事情。比如最典型的例子:自己可以发行货币。以前现实世界发行货币,只能由国家发行,这样的话,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向前走了一大步。”
“按照这个进程,可能某一天到了一个节点(里程碑),虚拟世界将变成现实,而现实世界将变成虚拟世界。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都会在虚拟世界里完成。那个时候你如果在现实世界待的时间太长,那对生活是不负责任。就像现在成年人的网瘾一样,我觉得这一天不会太远。”
我们看到虽然元宇宙Metaverse这个复合词在1992年就被《雪崩》作者尼尔·斯蒂芬森凭空造出来了。但是即便到了2018年,元宇宙这个词鲜有人知,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元宇宙里也没有区块链的概念。元宇宙的火爆是2021年在NFT数字资产概念大火之后被Roblox上市市值的飙升激发出来的。而Web3.0作为元宇宙进化的核心技术架构在进入2022年后进入公众视野并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乌镇区块链世界大会那天,我们每个参加对话的人都留了一句话,我留的是:“未来从今天开始”。因为,那时SmartMesh已经科幻般地完成了无网通讯和SMT离线支付。巴比特创始人、著名科幻作家长铗在大会上提到“星际文明之间要建立共识,有一个难点是延迟通讯,没办法超越光速。这会不会影响共识和信任,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当时SmartMesh已经完成的点到点mesh网络与包容延时(DTN)layer2光子网络的离线支付就是解决跨时空共识的元宇宙核心技术。当中心化的Twitter和Facebook都依赖于中心化的服务器,而无法让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人们进行社交的时候,MetaLife却可以在行星之间构建起One World One Web,让人类的社交网络可以通过DTN(延时包容协议)Pub相连,让地球人类与火星移民可以共用同一张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这也是为什么MetaLife被称为星际社交网络,它也是人类Web3开放元宇宙的基础。
主持人:Web2、Web3还有Web2.5都是什么?
王启亨:Web3的定义是我首次在2003年定义的,那个时期,Web2.0刚刚出来,当时我是边工作边学习,一方面在华盛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同时也在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担任商务发展总监,经常会奔波不同国家。我发现虽然国际互联网在各国虽然是互通的,但是各国各民族语言是不通的,很多事情非常的不方便,在Web2.0概念出来之前,我正在构思要把机器翻译(AI)和Web结合起来,做One World One Web的概念,当时就把它定义为Web3.0。
2006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他认同了Web3.0 Semantic Web叫语义网的定义,同时蒂姆把去中心化概念也补充到Web3.0里。蒂姆是HTTP协议的设计者,他本来是要设计分布式的系统,但在Web2.0出现后,一些Web2.0应用如facebook和twitter,给用户提供了免费的中心化社交网络,换取了用户所有的数据,所有的数据包括计费体系,都是被大企业垄断的。蒂姆明显感觉到他的协议被大公司所利用,因为这些数据和数据的价值全都被大企业去赚取盈利了,而用户除了可以免费使用应用之外,他们创造的价值并不归属于用户自己。
于是,蒂姆就提出一定要对Web进行去中心化,他逐渐把去中心化、个人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增加到Web3的定义里去。他推动了一个项目SOLID(Social Linked Data),SOLID里面的个人数据结构叫做POD(Personal Online Data),即每个用户的数据归属用户自己,用户可以带着自己的数据,比如从facebook到twitter,从twitter到微信,数据是属于用户的,那价值也应该属于用户。
可惜的是,他的POD推出后,Web2的公司并不买账,他当时牵头做的Web合同(Contract for the Web),希望大厂来签约支持互联网去中心化。但现实是他在与虎谋皮,大厂怎么可能和平放弃它们对用户数据和价值的垄断利益呢?因此Web2往Web3发展时,是经历了很多的曲折,革命与和平谈判都无法顺利实行。回头来看,我认为是帝姆的SOLID里虽然有了数据主权和加密技术隐私保护,但缺失了一个可以激励各方的区块链与通证模型。
到了2014年,波卡创始人Gavin Wood为Web3引入了区块链的概念。2017年,我为Web3增加并实现了通证离线支付协议。为什么无网通讯和离线支付对Web3非常重要呢?因为Web3主要是要去中心化,可是如果你的一套系统断了电,断了网手机就不能再通讯和支付了,那依然是属于中心化的。就像自动驾驶一样,如果需要依托互联网才能保证不出故障,如果互联网一出故障就一定会撞车,那谁还敢坐自动驾驶的车?具备离线和离链还能正常运行的能力才是真正万物互联和Web3的开始。
2017年,我还为价值互联网和Web3定义了Token Switching通证交换,区别于伦纳德·克莱因洛克(Leonard Kleinrock)为信息互联网定义的Packet Switching包交换。Web3协议栈在2017年协议就已经非常完备,但是没有火起来,因为当时它还是很小众的,就像元宇宙概念当年也是很小众的,虽然当年我们在谈论虚拟世界,但是我们没有称之为元宇宙。直到NFT火爆和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才火了,当人们发现元宇宙的背后Web3的时候,Web3浮出水面,目前Web3的火爆程度已经超过了元宇宙。
Web2是中心化的,Web2特点是用户跟中心化的数据库去互动,所有的价值都被平台运营商拿走了,Web3中间没有了用户和用户直接去互动,而它的货币系统变成一致基于区块链点到点的系统,中间已经没有任何的中间商,它其实是一种彻底的革命,因此越是这样的系统,越需要离线和离链都能够工作,MetaLife做的是手机和手机的点到点通讯与社交网络。想象一下,假设基站现在因台风或地震原因倒掉了或着停电了,手机要连接的中心化互联网断掉了,那两个临近的手机之间还能够通讯吗?答案是Yes!MetaLife可以让多部手机之间无网通讯与社交,MetaLife与SmartMesh联合发明的低能耗蓝牙虫洞协议让手机可以跨安卓和苹果平台进行无网通讯与社交。在地球上没有网络的地方,在火星基地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没有网络,MetaLife让人们可以连接成mesh网络,不依赖于中心化的互联网存在,这是MetaLife星际社交网络名称的来历。
MetaLife是第一个真正的Web3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它所有的信息都存放在用户手机里,没有任何开发者和黑客可以从中心化服务器上得到用户隐私信息。假设用户手机丢失了,用户可以用新的手机里的MetaLife导入私钥,用它的微链通过其它点到点关联的分布式社交图谱,把数据恢复出来。这些数据虽然分布式存放在其他人的手机里,但别人无法解密。这是真正的里程碑上的第一个Web3,埃隆马斯克笑话很多做Web3的人。他表示他看不到Web3,这是因为他看到的只是Web2.5,中心化的用户数据结构+去中心化的Token激励体系。现在埃隆马斯克收购了Twitter,他在Twitter上自己发币或者用已有币种进行激励,那就是Web2.5不是Web3,因为所有用户的Profile和数据都在他哪儿,最重要的是包含电话地址年龄的Profile。一旦泄露,用户的隐私就泄露了。所以说,Web2.5和Web2之间是没有革命的,它只是增加了一些激励上小的机制,而Web3将会是一种彻底的革命,而且Web3一定是开放的,中心化和社交图谱和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心化的元宇宙构建在比如Facebook或Twitter上的都是Web2.0或Web2.5,目的是为公司盈利,是封闭的。但是构建在Web3上的数据和价值都是用户自己的,MetaLife是开放的创造经济的平台。
主持人:去中心化的一个公共的元宇宙,我感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片新大陆,非常的期待和憧憬!那这样的一片新大陆,其底层的技术架构(infrastructure)会是怎样的?
王启亨:60年前的1962年,我的校友、互联网之父--约瑟夫·利克莱德 (J. C. R. Licklider)提出了星际计算网络(Intergalactic Computer Network),这是全球计算机网络也就是互联网概念的首次提出。互联网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是去中性化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的压力。
1957年,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的升空,轰动了整个世界,也让当时的美国政府震惊不已。他们认为,在日趋激烈的冷战对抗中,美国已经全面落后于苏联。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国防部很快于1958年2月组建了一个神秘的科研部门——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了保证自己能在苏联的第一轮核打击下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美国国防部决定研究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无数的节点组成,当若干节点被摧毁后,其它节点仍能相互通信。而约瑟夫·利克莱德(Joseph C.R.Licklider)就是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的第一任主管,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没有单点崩溃的、去中心化设计思想来实现的。
利克莱德毕业于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物理系,是我的校友。2000年,我从Northwestern University天文学与物理学博士计划转入华盛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其实,利克莱德不仅是互联网之父,他也是元宇宙思想的开山鼻主。利克莱德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中写道:“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的大脑将和计算机紧密融合在一起,由此产生的伙伴关系将会促使人类大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思考,并以超越现在我们所知的处理信息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数据。”现在马斯克做的Neuralink是62年前利克莱德首次,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利克莱德如同神一般的存在。62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认为这是当之无愧的“元宇宙思想的开山之作”。
最初互联网TCP/IP协议栈其实是非常薄的,只有信息的传递,而没有价值的存储与传递。因此价值传递与收费就只能由应用层来完成,谁开发了应用层,把握了收费的机制,谁就垄断了资源。比如说运营商开发了一套计费系统,运营商就可以为人们建造网络并收费。大型的运营商自然而然的就垄断了互联网的资源,amazon、eaby同样如此,平台解决了支付问题,用户付款购买,大型应用拿到了用户的全部数据并垄断了这些数据的价值。当这些应用发展的得越来越大,控制了所有中心化的信息,互联网就不再是互联网之父利克莱德和万维网之父帝姆设计的那个去中心化互联网。
怎么破局?!所幸,我们到了区块链的时代,它有了点到点的价值传递,不再靠中心化的机制和中间商就可完成价值的传递。区块链为互联网协议栈增加了价值传递层,让互联网协议栈厚实起来,这样应用层就可以变得很薄。这是我们说的为什么区块链可以赋能予每个人和中小企业,原因就在于把计费、付费、价值传递等设计在协议里面,应用层不再需要借助于大型的中间商或机构就可以完成商业的闭环。这对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的架构带来巨大的变化。Web2.0古典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形式是中心化的自上而下的方法(Top Down Approach),而区块链Web3.0时代的组织形式是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方法(Bottom Up Approach)。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还没有互联网或者用不起互联网。最大的障碍就是网络需要由中心化的运营商由上到下做决策来构建,如果运营商认为在某地区修建网络的投入产出比RoI不合理,那么他们就不会为那里的人民建造网络,在他们宁可在大城市里把网络从4G升级到5G和6G,也不愿意去那些落后或偏远的地区修建网络。
而进入到区块链时代,构筑网络时已经不用再像以前中心化的时代那样需要等待中心化运营商自上而下地决定你网络的命运。每个人自己就可以参与自下而上地构建网络。每个人买一个像家庭路由器一样叫MeshBox的智能设备就可以与村子里的邻居家里的MeshBox构成Mesh网络,再将任意一个MeshBox与目前地球表面无所不在的低轨卫星(LEO)星座的终端相连,整个村子和地区都可以立即接入互联网。可提供上行带宽的公司包括Starlink, Oneweb, 星网等。这个构建网络的共识就是Proof of Mesh(PoM)Mesh证明,它不仅可以用于构建地面宽带网络,还可以扩展设计用于众多低轨卫星星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共识。这样构建的互联网才是互联网之父利克莱德最初设想的星际计算网络。
主持人:如果硬件和网络不能够去中心化,那构建在其之上元宇宙图景,会不会是沙丘上的城堡?中心化的系统架构,效率更高,未来Facebook等巨头所构建的中心平台元宇宙,和共公元宇宙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会不会类似城邦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元宇宙中,是否存在一些“物理定律”是由元宇宙在创世之初就被规定好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遵从的,哪怕是元宇宙的创造者,在之后也无法改变的?)
王启亨:中心化的系统其实相对来说它的设计是简单的,因为它只要在中心化服务器上把程序做的很好就可以了。很多的用户体验,就像我们在使用微信、Twitter查找内容的时候,中心化的服务器响应是最快的。如果你真正想把微信和Twitter做成分布式的话是非常挑战的!现在我们见到的大部分的应用,基本上都是Web2中心化的,但其弊端就像我们刚才所说到的数据所有权和隐私得不到保护。
比如俄乌战争的时候,俄罗斯的将军屡屡被定点打击,定点清除。定点清除意味着他的信息在Web2的世界里面,包括定位、生物特征等都被Web2公司拿到。只要派出无人机,把他的隐私数据输到无人机程序里面,无人机通过定位和识别带着微型炸弹冲向他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在电影《头号玩家》里面,也描述了同样的故事:男主角一边在虚拟世界绿洲元宇宙里争夺奖品和对整个元宇宙的控制权,他的肉身同时又在物理世界里抵抗着来自Web2领域里面把他的定位泄露后用武器对他进行消灭的过程。
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是置身世外的,实际上正在高速发展的元宇宙和Web技术跟每个人都是相关的。我们会看到各种人肉搜索,网络泄露隐私等种种弊端的都来自于Web2中心化的数据库。大家是否注意到注册手机应用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应用都要求手机必须是联网的,如果不联网就你就无法完成注册,你的头像,电话号码,性别,各个方面的隐私数据,都需要存在该公司中心化的数据库里面。因为好不容易把你发展成了用户,该公司一定要拿到你的数据,他利用你的数据信息推送广告挣钱,他也可以靠售卖隐私信息给第三方(包括骗子)赚钱,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都会接到骗子的电话,这些骗子对你的隐私了解的非常透彻,很多人都会中招是因为他们拿到的不只是你的电话号码,还包括了你通信中的隐私,让你误认为他是你应该付款的一方而最终上当受骗。
这一切都是Web2的错,所幸的是第一款真正的Web3杀手应用MetaLife.Social即将问世。MetaLife取消了中心化服务器,你的数据就保存在你自己的设备如手机和电脑里面,到现在还没有一款区块链应用在你手机没信号、没网络时可以完成注册的,MetaLife将会是第一个。即使没有基站信号或WiFi上网热点MetaLife也可以让你的手机与其他装载了MetaLife的手机用户进行加密通讯,众多手机还可以组成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而任何人都无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进行交互,这就是去中心化Web3的真谛。用户的隐私数据存储在自己手机的MetaLife微链里,数据是跟着用户在走,而不是存放在中心化的数据库里有泄露的风险。MetaLife实现了帝姆当时提出的SOLID和POD类似的Web3架构。这些数据虽然在MetaLife里,但是未来你可以把这些数据带入到其他的Web3应用。你自己的隐私数据就是你自己的,其他任何人都看不到,谁都无法获得,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突破。
SmartMesh和MetaLife不仅让手机可以无网通讯,还利用Layer2光子网络与Mesh网络的结合解决了加密货币离线支付的问题,在没有网络时人们仍然可以用SMT、MESH和MLT等进行支付与电子商务,这极大地拓展了普惠金融业务,所以Web3的去中心化是包容的科技。SmartMesh生态的使命就是Connect the Unconnected,Bank the Unbanked。它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很多不能上网的、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得到普惠通讯与普惠金融服务,让世界更加平衡地发展。
我们所说的5G网络标准里有设备到设备直接通信的D2D协议,这是非常好的,但运营商并不支持这个协议。因为5G是个中心化的网络,当运营商给用户两个设备之间建立了通讯之后,如果你这两个设备通过D2D的方式通讯不再走到互联网就能完成通讯,这是最高效的,也是最省能量,最少占用资源的通讯方式。但是为运营商不愿意让用户D2D,因为运营商需要中心化的方式才能计费收钱。看起来我们可以在整个的通信机制方面做的更好。一些问题将会在6G里得以解决。3GPP在制定了5G的协议,这是一个相对中心化的标准组织,他们坐在运营商的位置,需要为运营商考虑怎么挣钱。还有一个组织叫IEEE,他们设计的Wifi协议更多都是面向去中心化、公开的免费的,他们为了科学的理想而存在。
我把下一代的IT架构定义为去中心化的HyperMesh,而前四代的架构都是中心化的。第一代小型机,完全中心化的,第二代谷歌Map Reduce算法用廉价的PC Cluster取代了昂贵的小型机和服务器。第三代虚拟化上云技术始于亚马逊的弹性云,后来的阿里云也跟进,那么到了第四代HyperConvergence,叫做超融合,SDN软件定义硬件,让整体效能得到了重大的提升。但是我们看到前四代架构全部都是在中心化的机房里,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心化计费体系所要求的。现在到了区块链时代,我把第五代定义为去中心化的HyperMesh。因为有了区块链的出现,计费才可以是分布式的,用整个去中心化的共识PoM就能完成计费。当物联网的发展让天文数字计的传感器和设备进行联网并进入元宇宙时,只有HyperMesh架构才能支持真正的万物互联的体量,这是前四代IT架构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HyperMesh也是我们人类未来发展,走向太空,走向深空,走向火星,火星殖民的通信架构。也是连接地球上不能上网的30亿人口的架构。
低轨卫星星座在连接地球另一半人的进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低轨卫星的本身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低轨卫星遇到太阳耀斑、台风暴雨天气不好的情况,网络就中断了。但基于HyperMesh架构的由MeshBox组成的SmartMesh网络生态支持无网通讯和离线支付,即便时卫星中断数小时或数天,也不会严重影响到地面局域的通信社交和电子商务。当然,这时用户不再能够使用Facebook、Twitter和微信,但用户可以继续使用MetaLife进行本地社交和电子商务,用户在地面上的所有的生活都不受影响。
Web3的去中心化MetaLife和Web2中心化Facebook、Twitter和微信不一样,就在于Web2只面向有互联网的人,也就是现在有网络的30多亿人口。而MetaLife面向着全球79亿的用户,无论你有网还是没有网,你只要想保护隐私,保护你的数据,MetaLife都可以保护,而且那MetaLife带来的不仅仅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它其实是为全人类每个用户都在构建创造者经济。MetaLife还给你数据主权的同时,为这些数据的价值释放提供了新的组织形态和数字工具。KOL和KOL的粉丝可以组成从下到上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支持各种各样的通证模型、经济模型,包括各种各样的财务模型,这是Web3的世界里面才出现的新的模型,是Web3对Web2的颠覆。这不仅仅是说Web3更加保护隐私了,让用户更加安全,而是说MetaLife把你一生所有的隐私数据和你的行为数据的价值都还给了你,让你有更多的创收的能力。而且MetaLife本身的收入是留存在体系内为所有MLT持有者所共有,而不是像中心化的Facebook、Twitter和微信,它们的创收每年都会被股东拿走分红。但是在web3平台上,平台的创收就留存在系统里,会用于回购生态通证如靠通证的升值来让Web3的用户获得价值。简单说就是股东从Web2平台拿走用户的价值,而Web3是在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