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5增长》学习心得-从寄信的案例引发对写论文的思考

问题

如果你有一大批信要装到信封中寄出,请问你是先装完所有的信,再封完所有口,写上所有地址,寄出;还是一封装入封口写上地址,再装入第二封?

之前我的常用策略是第一种方案,即用相同的操作减少衔接处的时间耗费,做完第一道工序,再做第二道,这是管理学教我的策略。

今天学习了《人生算法》第5段增长,算是升级了我的认知了。

课程中给出的方案是第二种,理由是第二种可以完成最小的产品,快速试错,避免流水线工序中一旦出现故障就都停工的风险。

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对于学过管理学原理的人来说,简直是突破。科学管理的演化,就是从单人工作转变为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过程,给我行为的指导策略就是流水线方式是更优的方案。

而且,当我听课程时,想到了标题中的问题时,结合人生的经历,才算是进一步领悟了这个道理。

同时写多篇论文,还是每次只写一篇?

我希望写很多论文,同时下载了不同主题的文献,读文献也是各类主题文献都读一点,同时学习不同的分析软件,stata,excel函数,spss,sem,但是一篇也没完成。我不知道原因,以为自己太笨了,能力不足,不会写论文。

经过今天的课程,我觉得原来是策略上出了问题。

总想着完成,结果在写每一篇时都遇到了故障,就停下来,打算学软件;过几天,又开始另一个主题的写作,遇到故障,又停下来,打算学综述;…………;一篇也没有交货。

既然策略上需要改变,那么结合今天的课程主题:增长,提出新的策略,

按照PDCA形成闭环,利用主动控制模式先打磨一篇论文,当然是最小产品,可以模仿,可以深挖里面的技术技巧,手法、体系、逻辑等等,慢慢进化,达到自动驾驶模式。我想这个过程会比较难,但是按照J曲线思维,投入是有下限的,比如一个月,两个月,最多一年,收益却是终身的,这是可以做的。

***要做的是从“掰苞谷模式”,进化到“滚雪球模式”****

实现有效增长的三个阶段:1.增长假设,确定可行方案,首先要有种子,保证种子能发芽;2增长验证,做育苗试验,看哪些种子真的发芽,对前面的假设进行验证;3大规模增长。

明确的指导是:

在输得起的时候快速试错,积极探索,目的是找到可持续的、可规模化的增长公式,也就是人生算法。

对于科研工作,先用一段输得起的时间进行快速试错,一篇作品一篇作品的验证,争取探索出可行的方案,例如某种写作技术,某种实证技术,某种理论体系,再做大规模增长,课题、论文、成果、著作,讲座,实现滚雪球。

其实,多年之前,一位长辈就对我分享过这个模式,可惜当时没有领悟,错过了人生发展时期。给我的启示就是,多与高手交流,并及时做好复盘和思考,做笔记写心得,才有可能抓住一些可能的机会。

今天课程中的增长思维,还引发了我之前写作时思考过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一概念,要想增长,关键是加速度,所谓重复并不准确,关键在于快速进行,每天做一点对比每天花大量时间死磕,效果是不同的。只是加速度足够大,才有可能突破原来的生活模式,进入到新的层面,新的高度。小米的七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就强调快,而且2019年小米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是进入500强中用时最短的公司,只有8年就突破。这给我巨大的榜样和成功参照。

关于增长的思考,还有很多。不过,饭要一口口吃,慢慢消化才合适,因此请期待之后的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算法-5增长》学习心得-从寄信的案例引发对写论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