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善护心念,身康体泰

聂菡玥

字数 1266 · 阅读 0

2019-12-25 12:03

病人在去医院之前是什么状态呢?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众生如何不治疗即恢复"健康"呢?

佛说"善护心念,身康体泰"。

这里所说的善是世间善,不是出世间的至善与真善,因为出世间的至善与真善是没有与之相对的恶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礼记.大学》中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次是善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善,就是心善;二是外善,即行善,包括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内善且不讲,先谈一谈外善。外善必须有对象,善才成立。外善有两种,一是不害,二是利人。不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所谓的“恕”道,佛教讲的诸恶莫作。利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是生存,达是发展。生存与发展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所以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就是利益于人。是所谓的“忠”道,佛教讲的众善奉行。

那么内善是什么呢?就是常存不害和利人之心。内善外善相应称之为善,不相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善外恶,就是表面上看着是恶,但是出于善心,如父母打骂教育子女,此亦称善。另一种是内恶外善,就是表面上看着是善,但是出于恶心,此是伪善,是极恶。内恶外恶相应,此称为恶。《十善业道经》中记载有十种善,身行有三,口言有四,意念有三。身行三善为,不杀生而放生,不偷盗而周济贫苦,不邪淫而恭敬于人。口言四善为,不说谎骗人而说诚实语,不两舌挑拨离间而说和解语、不恶口伤人而说有益语、不绮语撩人而说庄重语。意念三善为,不贪欲索取而广行奉献,不嗔恚恼人而令人欢喜,不愚痴邪见而启人智慧。这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论述了行十善业的自他利益,和行十恶业的自他危害。行十善业给别人带来利益,必给自己带来善的果报。行十恶业的给别人带来危害,必给自己带来恶的果报。

世间善恶说完,再说出世间的至善真善或纯善。或许有人理解至善真善就是善恶不分,不讲是非,这是混淆了世间善与出世善的缘故。出世间的至善真善并不抹杀世间的善恶分别,而且只有修善到一定程度,才能见到至善真善,修恶是永远见不到至善真善的。也就是说当你修善,善与你完全融合为一体时,你不觉得你是在修善,你已经忘记了善恶的分别,你所言所行所想完全在善中,无需思量,再无疑惑,就离至善真善不远了。佛教讲,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判断所作是善是恶呢?为善最乐,如果做的是好事,那么心中充满欢喜,脸上会洋溢着快乐,身心舒泰自在。如果做的是坏事,心中充满愧疚、忐忑不安,或者充满愤恨与仇恨,脸色难看,脸上皮肤发麻,身体颤抖,焦躁不安等等,都是由于气不通顺的缘故。心中忧愁而愤愤不平,怨天尤人为恶,日久也会疾病缠身。

所以为善可以让人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喜悦健康快乐。人们可以通过修善改变得到健康!

小礼物走一走,来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当你浏览“黄颜色”网站时,你知道黑客在干什么吗?

阅读 27915

坐我对面的女同事怀孕辞职了...

阅读 13683

有种“忘开美颜”叫欧阳娜娜,看清长相后:终于信了直男的审美

阅读 51989

豆瓣9.2分,今年最牛逼的电影,没白等!

阅读 42234

《小家越住越美的极简收纳术》

阅读 990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