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绪
成人如何与负面情绪相处
成人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带大家认识情绪,我想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有三层结构:脑干(生存脑),大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前额叶 (思考脑)
脑干负责维持生命必需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和体温等;
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情绪、记忆激素分泌等;
边缘系统也叫情绪脑,掌控人类喜怒哀乐的大脑功能区
当一个人开心,愉悦,有成就感时,就很容易启动更高阶的运作——思考,创造,付出爱等。
当一个人生气,愤怒,沮丧时,整个人就被这类情形控制,无法理性思考,甚至会退化到生存脑状态。
前额叶,主要负责思考判断、决定先后顺序、情绪调整和控制冲动 停顿
前额叶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 初步发育完成,而发育成熟,男性一般要等到30岁左右,女性则在24岁左右完成发育成熟。
所以假设一个六岁的哥哥,因为弟弟弄坏了他的积木而打了弟弟,妈妈去教育哥哥:“他是弟弟,他还小,你是哥哥,你得让着他,怎么能动手呢?”——这个是针对前额叶的指令要求,对于前额叶尚未发育完成的六岁孩子来说,妈妈的这番话,孩子是根本听不懂的
只有先接受和理解了情绪,才能让前额叶作出合理的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
那这里,大家有没有理解到一个概念,就是想要让孩子能运用大脑思考,创造的功能,就需要给孩子创造更多愉悦的情绪体验。
而情绪本身,它就是一种能量,在婴儿出生那一刻,突然来到一个手脚伸出去空旷,无遮挡,又冷又硬、粗糙 嘈杂的世界。新生命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呢。他的身体内会本能产生一种恐惧的能量,这种能量会透过哭被释放到身体之外,以此平衡生命之痛。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情绪。情绪可以保护,调节,激发人的成长,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停顿
带着对情绪的一些了解,我们现在就来聊聊成人的情绪。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看到一个4岁的小女孩,穿着白色的纱裙兴高采烈的玩耍,突然,她在奔跑中摔倒,裙子脏了,也摔破了。孩子的情绪从兴奋转变为懊恼、不知所措和难过,都快要哭了。妈妈发现后指责了她一通:“怎么这么不小心……这时,孩子焦虑到了顶点,她哇哇大哭,妈妈更加指责:“还哭,还有理哭了?” 停顿
我想大家看到妈妈的情绪,妈妈很恼怒,因为她会觉得,新裙子不能弄脏,孩子不应该摔倒,更不应该哭,这是妈妈的认知和意识。
成人如果不能处理好的自己的情绪,是无法面对孩子的情绪的。当妈妈怀着这样的想法面对孩子的哭泣时,可想而知,孩子有多么混乱与痛苦。
成人的情绪状态良好与否,一定程度影响孩子的生存状态,而一个情绪状态好的母亲并不是不生气、不悲伤、不焦虑,而是她能够觉察并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能清晰地讲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妈妈的情绪状态。慢慢地孩子会对自己的情绪也有了认知。
很多成人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绪的,也不知道当下处于什么情绪当中,往往只能用 我不舒服来代替。
我们来看一下生命的基本情绪有哪些,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可以说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不能处理的是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其实都是和他人的矛盾中产生的,这些矛盾往往是源于我们对他人的期待于现实不相符。
难过和抑郁是什么,一般来说,意味着我们会失去或将失去一些自己觉得很珍贵的东西,或者是我们无法达到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愤怒是什么,有人冒犯了我们,冒犯了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标准,或者有人拿了我们的东西,抢走了我们爱的人。王小波也说过,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不满。而这背后就反应了我们的需求需要被看到。
焦虑,害怕,对未来不能把握,怕发生与自己期待不相符的事情
愧疚是什么呢,可能是我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看看自己会因为什么事情有这样的情绪。
所有的负面情绪真的可以归结成三个方向,停顿
第一是悲伤过去,第二是愤怒现在,第三是恐惧未来。
当每一种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按照这三个方向去探究,
这样我们就不会把时间和精力陷在情绪之中,逃避或者与之对抗
那我们都可以做一个练习,可以先从感受自己的身体开始,比如,当我和老公争吵时 ,我的双手在颤抖,当我觉得委屈时,我的胸口很闷,喉咙很酸。当我觉得难堪时,我的脸滚烫。 当我们有情绪时,身体会第一时间发出信号。然后我们继续觉察身体里的变化,
不带任何评判,不去排斥那些堵、颤抖、酸胀的感觉,只是静静的看着它们、陪着它们。渐地,会觉得脸不烫了,胸口也不那么压得紧了。那些情绪,也逐渐消散。
所以和情绪相处,有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绪来临的当下,对它升起有一个觉察,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情绪中。
然后,不带评判的感受身体,让情绪流动起来,找到出口,得到疏导。
最后,尝试去觉察触发自己情绪的按钮是什么,停顿
为什么这件事、这个人、这种处境,对我来说这么难以接受?为什么我被激起愤怒、委屈的情绪?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模式。有了这样的觉察,我们的情绪按钮就不会那么轻易再被触发了。是否真的因为这个人的这件事,导致我的这个情绪产生?
我想说,成年人的我们对于哭的恐惧,对于负面情绪的回避,或者只能用发泄的方式去面对,都源于什么?
很有可能源于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当我表现出某种情绪时,我的看护人因此而严厉的惩罚过我,这个时候小小的我们会认识到有情绪是不对的。
所以后来我就会逐渐的害怕、悲伤或者害怕恐惧,因为悲伤会让我陷入深深的忧郁中。我慢慢的会担心,只要我自己感受到悲伤,那种深深的沮丧和恐惧就会复发。我因为害怕自己在情绪化的时候失去自控力,
所以只要当我经历恐惧情绪的时候,我就变得很惊慌失措,甚至是在对那些让我觉得害怕的情绪,到来的第一时间,我就想逃跑,我有无力感。这种惊慌和焦虑的无力感背后是什么?背后是我曾经有过悲伤,但是我的悲伤被否定,悲伤被否定的时候,
但凡我感到悲伤,这种否定、恐惧、无力感就会复发。
这也是带大家去了解我们的负面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带着对过去的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能更从容的面对自己的害怕,悲伤,恐惧。
而大家是否也意识到,支持儿童的情绪发展如此关键
二、儿童的情绪
我的孩子4岁了,在这4年里,我看过他,开心的大笑,悲伤的哭泣,生气的大叫,害怕的大哭。在面对他的情绪到来的时候,我时刻要求我自己做的,就是情绪剥离。在他有情绪时,我清晰知道,那是他的情绪,他需要我帮助。不因为他的发脾气,让我急躁。
我时常留意咱们的群,很多妈妈会不理解孩子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孩子有很多情绪会通过哭泣和发脾气来表现,可是我们要知道哭泣和发脾气是成为一个健全人的标志,对父母来说可能是噩梦,但对孩子来说,表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
说到恐惧,很多孩子都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打针,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小的时候快到防疫站,他就喊着要回去。19年11月份的时候,我带孩子去医院查血,有过几次去医院的经验,他对去医院看病这个概念有一定了解,我和他说,墨墨,刚才医生说,我们需要抽血,这样医生才能知道你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可以帮助你哦,你的咳嗽才会好起来。他问我疼不疼,我说,是的,会有一点疼,但只是那一会,
妈妈会陪着你的。于是,轮到他的时候,我看到他,看着针眼扎进自己的皮肤里,还是露出了疼痛的表情,但和以往不同了,他明白了做这件事的意义,也体会到,真的只疼那么一会儿。
所以,面对孩子的恐惧,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给他真相和给他力量,接纳他的恐惧。
关于发脾气,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吃饭,孩子的食物掉在地上,爷爷顺手丢了,孩子就开始哭闹,听了半天,才知道他非要垃圾桶的那块。爷爷奶奶都不理解,我跟孩子说:是的,爷爷把你的食物丢到垃圾桶,你很难受,是嘛。你很想要那一块,妈妈知道。然后静静的陪着他。他慢慢也平复下来。这个场景,其实很多家庭都有出现过,停顿
就是稍不留神,自己的一个举动,就会引来轩然大波。孩子两岁左右的年龄,正是自我意识在发展,他当下的思维就是他需要那块食物,不可以由其他人来安排。我慢慢也领悟到,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就会减少和孩子的自我意识发生碰撞。
那孩子有情绪了,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说什么呢?
当孩子的幼年的时候情绪来的时候,那我希望大家,你要接纳他,你要允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允许孩子哭,不评判,哭的好坏。回到,那个穿白纱裙的小女孩的例子,大家认为情绪有好坏之分吗,如果我们认为有些情绪是不好的,没用的,当孩子出现这些情绪时,我们就会阻止,不让他流过,不给孩子空间和时间。我们说: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我们阻止孩子的情绪,用我们的情绪再度造成了孩子新的情绪,混乱和停滞便开始了,一旦情绪被阻塞,不流动,它就真的成为问题,不仅让孩子当下有了错误的看法,还会使他以后的心理和认知出问题,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一些列错误的错发。
其二,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帮助孩子说出他内在正在发生的那种情绪。比如说你生气了,你感到愤怒,感到委屈、感到伤心。你看上去很愉悦,你看上去有很悲伤,你看上去有点沮丧,。
很多妈妈会说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情绪,这个其实源头还是我们内在的混乱性,需要去练习,还有跟孩子的这个关系。可以说出一两种,让他来做确认。妈妈觉得你可能是有点伤心了,是这样吗?
那其三,让孩子和他的情绪相处,充分感受此刻的情绪。你想哭就哭把,你可以跟你的悲伤待一会儿。
也有妈妈问过,我需要陪他多久?我们有没有抱过你的孩子半个小时。有的时候他就需要这样子,不要希望他赶紧好起来。我哄了半天,怎么还是不好,你怎么赶紧好起来,我希望他快点好,你都哭了半个小时了,这其实是父母不愿意接纳自己的情绪。
那还有需要注意的是5岁之上的孩子,或者不像之前,可以用抱抱的方式去安抚。他不一定需要的是这个,他需要在身体上跟你保持一定的界限?这个就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吧?停顿
那了解了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我们结合一些案例再来回顾下
首先是恐惧,孩子为什么上幼儿园都会有分离焦虑,因为分离会引发他内心的恐惧,老师了解这一点,“老师知道你离开妈妈很害怕,你哭吧,哭会让你好受一点,老师陪着你”。老师简单的三句话,给情绪命名,表达爱,给孩子时间。
再是愤怒的故事,我觉得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在于,父亲不了解孩子,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如果父亲能放慢速度,给孩子空间,观察孩子,询问孩子,都可以愤怒的碰撞。
伤心
孩子有时伤心,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这份失落没有得到成人的理解,而另外一件事情会让他把这份伤心一股脑全部释放出来。这份发现也许比安慰更难。
以下文字发群里
Tips
1、 及时、准确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觉察其情绪
2、 情绪色彩、情绪天气、情绪脸谱、情绪表演;
3、 当我们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可以用“是什么”或“怎么了”来代替“为什么?”。
4、 反射式倾听,也叫镜像式反应法。
5、 支持孩子在处理完情绪后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考。
6、 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这是最基本的行为界限。
7、 对于幼年孩子有两件事可以去做,情绪绘本,情绪脸谱。
1、 及时、准确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觉察其情绪;而不要经常忽略掉,或者看不到。
2、情绪色彩、情绪天气、情绪脸谱、情绪表演;平时,我们可以跟孩子引入情绪的概念,这个是什么情绪,每个人都有什么情绪,这个情绪出现的时候,它的表现又是什么,情绪是有色彩的,情绪天气方式表达,是晴朗?风平浪静?暴风雨?阴天?让孩子指认状态更像哪个。还可以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把他现在的心情画下来。可以把情绪表演出来
我经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描述事实,你的感觉是什么,他会说伤心,生气
3、 当我们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可以用“是什么”或“怎么了”来代替“为什么?”。
一句为什么会中断情绪共享,很难回答的问题,思维没有能力整理的一个答案。
如果用“是什么?”、“你感觉怎么样?”这样的话语来关心到孩子,理解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他们就能渐渐敞开心扉心里会踏实许多。
4、反射式倾听,也叫镜像式反应法。
当孩子叙述情绪的时候,我们发自内心认同孩子情绪的,比如孩子说:“我讨厌卡伦”。你说:“你讨厌自己最好的朋友?”你的孩子回答:“是的,因为她在背后议论我。”你说:“她对别人说了一些不愿意当面跟你说的话?”你的孩子说:“是的。”
这时,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你的感受。你想要一个拥抱吗?”
5、支持孩子在处理完情绪后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考。
这里也有一句话很管用,当孩子逐渐平复之后,我们可以问他,现在调整好了嘛,还需要一点时间,对嘛,我们现在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下一次如果这样的时候,怎么做呢。这也是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这是最基本的行为界限。
7、对于幼年孩子有两件事可以去做,情绪绘本,情绪脸谱。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平时和孩子玩的情绪游戏有哪些
以下文字发群
情绪游戏:
周岁前:安定和舒适感正面的情绪交流。感觉游戏、语言游戏、藏东西、找东西等
幼儿期:说“不”、执拗、占有欲。留意身体需求和情绪需求,满足想象和期待,独立玩耍、记忆游戏、想象游戏、提问游戏、故事游戏等。
5+学龄前:交往,丰富多样的情境与情绪体验,接纳最初的恐惧,增强信心,社交游戏
在周岁前孩子需要安定和舒适感,会有和父母有很多正面的情绪交流,那这个阶段一些触觉、味觉体验的感觉性游戏,一些小的语言游戏或者是有东西藏起来让孩子找到,比如说身体的部位在哪里,这样的小游戏会让孩子感受到很愉悦,同时也能不断的唤醒,通过玩来唤醒他的各种感觉。
那0~4岁我在幼儿期它的敏感期会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那我们需要留意到他的身体需求和他的情绪需求。因为当他说不的时候,你要知道那个不到底代表什么?当他用手去打人的时候,用牙齿咬人的时候,停顿
当他有很强的占有欲的时候,他把东西藏起来,让你找不到的时候,你要知道往往不是一个恶劣而错误的行为,是它的敏感期在做工作。
这个阶段他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他开始需要独立玩耍。所以在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不断的培养他的独立的意识,同时通过一些记忆、游戏、提问游戏、故事游戏,进一步丰富他的想象力而增加一些社交性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次分享后,大家再遇到孩子的情绪或自己的情绪时,首先会做什么呢?
谢谢各位家长们的聆听。
看到大家的疑问,很多是一些概括性的描述,不知道具体的事情,所以,我也会从普遍性的角度去解答,希望大家理解。
孩子如果享受了自己做决定,自己探索体验,自己尝试甚至是做错的自由,在此基础上也会发展出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能力。 所以我们说,规则是从自由中走出来的。先自由,再规则。
如果生活中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孩子做到,执行,那么就注意“约定”而不是“命令”。 孩子哭了,有情绪了,先处理情绪,再谈规则。 这样规则才能真的被孩子接受,而不是接受了妈妈的权威和指令。
六岁女宝,一不如意就大吵大闹,非要顺着她,不然就翘起,怎么让她听大人的话,不要这么任性?
家长可以先放下对孩子的评判,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大吵大闹背后的需求,孩子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有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伤害环境嘛。如果是我们不愿意配合的事情,可以温和的表达给孩子,妈妈爱你,但这件事,妈妈是这样考虑的,因为……事后,就这个事情形成约定,是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
五岁男童,幼儿园大班,课堂上老师提问答不上来容易哭,写不出作业容易急躁。咋改善?
可以看的出,孩子的哭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去回答或写出作业,对他是有难度的,妈妈需要做的是在家里,和孩子沟通这件事,妈妈知道你今天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哭了,是嘛,你的感觉是什么?委屈或难过,你想答上来,是嘛。妈妈知道。有时答不上问题,是很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妈妈觉得,你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就可以做出来。平时在家,给孩子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家务活,培养他的自信心。
两岁半宝,吃饭时一定要看动画片怎么破?
一般,不想孩子看电视,处于视力和习惯养成的考虑,妈妈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只是妈妈觉得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好一些,(说出自己的想法)
两岁宝宝,不穿衣服,不换尿不湿,不坐小马桶大小便,每天这也说不那也说不。
孩子如果享受了自己做决定,自己探索体验,自己尝试甚至是做错的自由,在此基础上也会发展出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能力。
宝宝3岁,和他说话注意力总是不集中,爱打野,有时候忍不住发脾气,怎么处理呢
小孩一生气就不说话,自己委屈哭,哄也不理人,完全不沟通怎么办?
上小学的宝宝经常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泣,有时候哄她哭的更大声了,软硬都不吃,这种怎么调节?(家里有两个宝宝,她是大的)
两岁女宝,在自己玩的时候经常不理大人当做听不见,很固执不爱听大人的话,没有耐心很容易觉得无聊,喜欢一个人和玩具过家家玩,怎么调节她的情绪
那我想说的是,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不被打扰的过程中建立的,而2岁的孩子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没有耐心觉得无聊,需要大人有耐心的去陪伴他玩或者其他的事情
4岁孩子,有点多动症,注意力也不集中,不爱搭理人,怎么办呢?
不打扰他
7岁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拖拖拉拉。讲话也好像听不到似的,说什么都要问那为什么要这样做之类的。
1、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表。只需要写上生活作息的时间,如几点起床、洗漱、写作业,几点睡等。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从自身做起,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
2、提前计划预留时间
对于一些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做完的事情,可以提前让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早上孩子动作慢,容易上学迟到,就引导孩子早起一段时间,提前预留出时间。3、避免唠叨,说教和责备,用简单的语言提示信息
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们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所以,生气也可以用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去伤害孩子的情感。即表达感受,说出期望。4、多一些正面鼓励,引导和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5、拒绝包办代劳
孩子磨蹭会打乱我们大人的时间规划,于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旁依然慢条斯理的,便会忍不住自己动手,替孩子收拾书包或者穿衣服。
但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不会改掉拖拉的坏习惯,还会在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磨蹭拖拉并非是因为自己不想快速完成一件事情,而是缺乏快速完成某件事情的实践技能。此时,爸爸妈妈就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看看他们是被哪个“小环节”给拦下了,并教会他们高效做好这个事情的小技巧和基本的技能。两岁宝宝爱哭闹,特别是睡前,有没有什么办法呀?
睡前,一个是很想睡觉导致的,可以亲亲安抚他,观察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被接纳,了解自己的情绪由来。
一岁多宝宝发脾气经常打自己脑袋,或者把东西扔在地上,怎么引导?
一岁的宝宝是手的敏感期,扔东西在地上是它的表现,妈妈担心打自己脑袋疼,每次宝宝这样做的时候,就马上把他的手拿下来,说,这样会疼哦,可以找一些软的东西给他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