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八章,第一节)

          第十八章 一枕黄粱惊美梦

                      第一节 一罢相

再说蔡卞做了知枢密院事,而哥哥蔡京是宰相,慢慢心中却不适应,既而不痛快。

蔡卞、蔡京本是同年考中进士,可蔡卞找了一位好丈人,那就是王安石,因此蔡卞在官场进步比蔡京快得多。

公元1094年,蔡卞已经是中书舍人,蔡京还在地方混,1097年蔡卞为副宰相,蔡京是翰林学士,蔡京始终比蔡卞低一头。现在蔡京却是首相,自己屈居其下,虽然他是哥哥,可蔡卞心中还是常犯酸水,这就是奸臣和忠臣的重要区别之一。

蔡卞有这个念头捂在心里,要想敞开心怀和哥哥蔡京共事就很难了。当蔡京提议童贯担任陕西制置使时,执政大臣无人反对,唯有蔡卞说,不应该用宦官领军。尚书右丞张康国引用神宗朝李宪的事例,蔡卞反驳道:“用李宪本来就不是美事,李宪还稍微懂点军事,童贯一无所长,到时肯定贻误战机!”

蔡卞一句话,狠狠批评了三个人:神宗用李宪不对,蔡京提议童贯更不对,童贯不学无术!蔡京恼怒万分,在赵佶面前尽力诋毁蔡卞。

公元1105年正月,蔡卞被罢,知河南。

二月,尚书左丞张康国进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刘逵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何执中补尚书右丞。

蔡京连接独任宰相已四年,赵佶也感觉到了蔡京的专断,想再任命一位宰相,蔡京窥中赵佶心思,力荐门下侍郎赵挺之为宰相,三月赵挺之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位列宰相。

赵挺之做了宰相,正气有所回归,多次对赵佶进言,说蔡京奸邪误国,蔡京有所察觉,赵挺之见执政大臣中,除了同知枢密院事刘逵中立,枢密院事张康国、中书侍郎吴居厚、尚书右丞邓洵武都是蔡京的人马,料敌不过,主动要求避位,三个月后,赵挺之罢相。

公元1106年正月,中书侍郎吴居厚补赵挺之空缺的门下侍郎,刘逵补吴居厚空出的中书侍郎。

当月,彗星在西方出现,尾巴老长,划过天空,这在古代属于“星变”,极不吉利。赵佶迷信万分,吓得躲到偏殿上朝,并主动减少膳食,下诏求大臣进言。

刘逵上奏,请求毁碎树立在朝堂及各地的元祐党人石碑,放宽上书的禁忌。赵佶觉得可行,当夜派内侍到朝堂毁掉了石刻。第二天,蔡京上朝时闻讯,竟然厉声道:“石碑可以毁,但名字不能灭!”

十天后,白天出现太白金星,赵佶更加恐惧,赦免了元祐党的一切禁忌,暂时罢除方田法和各地的进贡。至此,赵佶还有点不放心,二月初三日,索性将蔡京的宰相职务也罢免了,这是蔡京第一次罢相。同日,再次起用赵挺之为宰相。

三月,“星变”消除了,赵佶迫不及待地下诏,不让大臣进直言了,并且恢复方田法和各地的进贡,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赵挺之任宰相,和副相刘逵联手,打算改变一下蔡京遗留的各类历史问题,可赵挺之心怀顾虑,害怕被清算,有什么提议和想法,总是撺掇刘逵打头阵,刘逵性格率直,事事敢说、敢为,让赵佶渐渐觉得刘逵比较霸道和专权。

以前,执政大臣在蔡京的领导下,个个恭顺,善解君意,而刘逵总是逆鳞而上,事事掣肘,让人很不舒爽和快意。加上蔡京暗中怂恿心腹死党御史余深弹劾刘逵专恣反复,凌辱同事,说到了赵佶心坎里,十二月,赵佶将中书侍郎刘逵罢免,出知亳州。

赶走了刺头刘逵,赵佶想起了蔡京的“善解君意”,就有复用蔡京的念头,赵佶当时宠郑贵妃,无意中透露出来,郑贵妃告诉了父亲郑绅,翰林学士郑居中,以郑贵妃堂兄自居,经常出入郑绅府邸,也就知道了赵佶复相蔡京的想法。

郑居中将这事转告给礼部侍郎刘正夫,刘正夫正想巴结蔡京,因此特意请求单独入对,赵佶召见,刘正夫大谈蔡京的功劳,赵佶深以为然。

公元1107年正月,赵佶恢复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赵挺之之前,赵挺之一看形势不妙,又赶紧辞职。

三月,赵挺之罢相。中书侍郎吴居厚因年老退位。以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洵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朱谔为尚书右丞。


佐料:《宋稗类钞》卷二载:蔡卞对人,满脸堆笑,即使是对待他非常憎恶的人,也是表现得十分亲密无间,人们都猜不透蔡卞的内心想法,称他为“笑面夜叉”。

而盛京在地方为官时,以惨毒闻名。杀人如割草。可是盛章长得眉清目秀,声音发腻,好像女声,还没有说话,就先媚笑一通,看人从不正视。就算要置人于死地之时,也是若无其事!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之至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八章,第一节))